高效能馬達、秸桿造紙 企業做環保盡社會責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高效能馬達、秸桿造紙 企業做環保盡社會責任

2013年09月28日
本報2013年9月28日台北訊,詹嘉紋報導

CSR標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企業在追求最大獲利之外,能否抱持永續經營想法,善盡其企業社會責任(CSR),照顧自然環境、員工、投資人、顧客等利害關係人,已逐漸成為影響品牌形象的要素。

如何不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血汗工廠」、「環境殺手」的代名詞?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台灣企業永續論壇昨(27日)共同主辦〈2013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案例分享會〉,東元電機、台電、友達光電、永豐餘、中國信託等9家企業,分別介紹了公司在CSR上投注的努力。

較為特別的是,今年以「環保」為主題的企業佔了5家,面向涵蓋產品節能至環境教育。

高效馬達好節能  可省一座核電廠

在現行發電方式無法「開源」的狀態下,東元電機特助康基宏以「節流」角度切入,分享該公司的高效節能馬達技術。他指出,根據美、日研究,馬達消耗了50%以上的電能,也就是說,發電量大半散失於馬達的能量轉換上。

他進一步舉例說明:樓越高越耗能,比如在101大樓上,用一度水,就得耗3度電,才能把水抽上樓。

因此,若能將馬達能源效率標準從現今的IE1提昇至IE3等級,則一年可節電比例為4.1%,約41億度,相當於核一廠一年發電量(41.8億度)。

台灣目前管制標準是在IE1+,經濟部預計2015年要提升到IE2,2017年提升到IE3;但康基宏認為,拿世界各國馬達執行效能管制來比較,韓國2010年就提升到IE2、中國2014年預定升格、美國更在2011年即提昇至IE3等,台灣是相對落後的。他批評,1992年時,台灣曾經是馬達王國,然今日台灣世界馬達銷售率卻衰退,也是因為法規規定低,跟不上國際潮流需求所致。

秸桿造紙  還財於農

在產品改良上,永豐餘集團也提出了該公司在中國揚州的一項新計畫:無化學添加的生物製漿技術。

永續暨社會責任辦公室副主任潘尚鋒說明,該公司花了12年時間研究,利用農田廢棄的秸桿,以震動、酵素等方式解纖,過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學藥劑,發展出名為Npulp的生物製漿技術。

他指出,中國每年產生9.52億噸的秸桿,因焚燒、任意棄置等,造成空污或河道堵塞等問題,此一生物製漿嘗試,可替在地農民創造稻榖之外的另一項收益,是還財於農;而產品通過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測試,棄置於環境中一個月便會慢慢分解。

至於造紙中的廢棄物排放問題,潘尚鋒表示,過程會產生甲烷,處理方式是燒掉,而廢水則是符合中國的排放標準。

目前生物製漿紙產量不多,一天僅200噸,以客製化包材為主,Dell等大廠紛紛表示興趣,想運用在外包裝,增強其產品的環保印象。

企業環境責任  尚有努力空間

另外,台電介紹南投萬大發電廠復育台灣原生大豆的成果。台灣原生種大豆在台大植物系出版的《台灣植物誌》當中,名列台灣稀特有種第三級,目前僅現蹤於該廠區。

2010年,台電與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蒐集大豆種原,第二期進行苗圃育種,第三期進行戶外移植,2013年發表了復育成果。明年則預定建立環境展示中心。利用長期的監測資料,與附近學校合作,培訓志工等,讓環境教育在地化,了解對在地生態環境。

位於桃園觀音工業區的永光化學,發表能延長高分子材料製品壽命的光安定劑(UVA/HALS;Eversorb);而友達光電則介紹其「AUO綠色方舟」及環境教育計畫

對於企業改善環境所投注的努力,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總經理黃于坡認為,企業願意出席此類會議說明,表示至少還關心公司形象,但努力方向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例如:廠商對於產品製造時排放的汙染不置一詞,即便辦理再多環境教育活動,都是功虧一簣;或是未以「搖籃到搖籃」為產品開發時的核心概念,做出延長產品壽命、耐用的物品,卻沒考慮到回收或後續處理。等於是想解決A問題,反而衍伸出B、C、D問題,這樣就不對了。

作者

詹嘉紋

可能帶有天王星人血統,對地球人感到既好奇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