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06)年3月27日,對台灣鮭魚與保育人員而言,是個特別的日子。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林永發,與長年研究台灣鮭魚的汪靜明教授為「台灣鮭魚生態中心」揭牌,林永發處長說:「生態中心運作後,就算發生天然災害,甚至因颱風導致山路中斷、斷水、斷電,也不會再影響台灣鮭魚的復育工作。人可以在山上活多久,魚就可以活多久。」
這座獲得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生態中心,包括「生態教育館」、「保育種源庫」及「野放生態池」3個部份,環境及設備皆由專家學者與雪霸國家公園精心規劃,建材符合生態工法,建造,採光、通風……等,都基於節能原則設計。主體建築融合於自然環境,施工時將對環境的影響減到最低。主體建築包括孵化池、仔魚池、成魚池及冷凍設施病理、解剖等實驗室等,另有服勤設施、消防、水電、水塔、水循環系統及環境綠美化等項目。復育技術則包括DNA分析檢定、放流標識系統的建立及胚胎冷凍等,種種考量,都是為了保存台灣鮭魚基因庫。此外,預計10月後採預約參觀制的「生態教育館」中,則展示台灣鮭魚實魚與標本,並陳設分佈、生態解說排。
其實早在「台灣鮭魚生態中心」落成前,雪霸國家公園便委託學者進行攔砂壩改善計畫,進行包括室內水工模型試驗及河床間的淤積坡度、斷面、沖刷坑與輸砂量等研究後,協調相關單位協商拆除攔沙壩的可能性。自1999年拆除高山溪最上游編號第4號的攔砂壩至今,陸續拆除高山溪4座攔砂壩。研究證實,台灣鮭魚的確有洄游的跡象,由於溪流棲地改變、深潭數增加,也有助台灣鮭魚的生存繁延。
武陵農場滿山遍野高麗菜田的景象已悄悄改觀,農場將不再種菜,轉型觀光。行政院輔導會武陵農場配合國土復育政策,近年來陸續廢耕菜園,將於2007年底前,釋出七家灣溪兩岸50公尺範圍、36公頃的土地進行苗木造林,種植包括青楓、山肉桂、楊梅等原生植物,恢復高山生態景觀,維護台灣鮭魚棲息環境。
林永發處長說,復育台灣鮭魚是雪霸國家公園長期努力的目標,管理處將持續進行棲地復育措施、棲息地生態長期監測,今(2006)年起也將執行放流與監測計畫,每年預定放流幼魚及一齡魚鮭魚至司界蘭溪及南湖溪中、上游,期望5年內讓台灣鮭魚重回司界蘭溪及南湖溪等歷史上的棲息地。
夢想雖然遙遠,但也許有一天,人們會記取教訓,不再重蹈破壞環境後再搶救的覆轍;有許有一天,台灣鮭魚可以再也不靠人類復育,自然地在溪流間繁衍。
台灣櫻花鈎吻鮭
|
※本文與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