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NGO訪美麗灣 讚原民捍衛傳統領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中國NGO訪美麗灣 讚原民捍衛傳統領域

2013年10月09日
本報2013年10月9日台東訊,洪郁婷報導

兩岸環保交流團體探訪蓋在杉原灣的美麗灣渡假村受環境資訊協會邀請的7位中國NGO代表,組成兩岸交流團拜訪台灣。7日,兩岸交流團來到台東杉原灣,在刺桐部落居民林淑玲的帶領下,了解近年台灣熱門的環境議題,沙灘上的違建──美麗灣。

林淑玲向兩岸交流團坦白她的憂慮,世代居住在此的族人,無論戲水、漁撈、採集都在這片沙灘上,是世代族人生命裡的海洋記憶,如今,大家的海灘不再屬於大家了。她憂心地說,「土地不見了」要怎麼延續阿美族海洋文化?怎麼讓歸鄉子弟在故鄉生根?林淑鈴認為,所謂地方經濟發展,只是讓有錢的人來瓜分杉原灣的資源。當渡假村取代海洋,成為部落維生重心,她擔心部落傳統將逐漸凋零、消失。

來自韓國,目前在內蒙古執行荒漠防治的朴祥鎬說,美麗灣這樣的例子,在韓國並不少見,但是當地居民很少站出來為自己發聲,以致許多好的環境成為成為商品,不再是全民共享的資源。也感佩向林淑玲這樣,為了維護傳統文化,持續與財團對抗的精神與毅力。

兩岸環保交流團體探訪蓋在杉原灣的美麗灣渡假村走在杉原灣上,可以輕易發現藍色的游泳池壁磚,鋼筋混凝土塊、木棧道等,無論是美麗灣施工留下的建築廢棄物,或是舊杉原海水浴場的遺物,這些東西,在在顯示美麗灣度假村施工時對沙灘維護的不用心。每當颱風過境,都翻出許多美麗灣不願面對的錯誤。當兩岸交流團跟著林淑玲在沙灘上檢視廢建材,未營運的美麗灣渡假村,竟然出現了救生員,遠遠的觀察著兩岸交流團的一舉一動,明顯可以感受到美麗灣與地方反對居民的緊繃關係。

服務於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卓少明好奇,既然要反,為什麼到完工了才來反?而台灣政府難道沒有立法規定,那些區域可以蓋渡假村?如果有法令可依循,就可以避免這樣的糾紛。林淑玲回答,政府和開發單位並未在事前讓居民理解,對於圍上鐵皮的工程,居民多半以為是舊海水浴場的重建或整修,直到後來才產生警戒。而台灣並非沒有法律規定,特定區域的開發方向或限制,只是沒有執行的魄力,而且區域規劃總是隨著財團的開發計畫做改變,這也是環保團體所詬病的問題。

作者

洪郁婷

環保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而是一種普世價值,比如說人權、自由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