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獅子頭圳紮根一座概念性的水博物館 | 環境資訊中心

從獅子頭圳紮根一座概念性的水博物館

2002年06月10日
作者:宋長青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生)

西元2002年的春天,農曆上預期要來的春雨,沒有助長要萌發的大地。夏天,乾旱的陰影烙印在北台灣,對水的渴求迴響在社會的舞台。美濃的水圳雖不見底,但農人每晚要固定去看看,水是否流入自己的田裡,由於往返頻繁,農人們已暗暗叫苦,要交出投降書了。此時此刻人們感受的水,就是牽動生活命脈的經濟指數,不下雨,生活就要壞了。天降甘霖成為台灣人們共同的希望,生活交談的重要話題。

若從文明的發源看人纇與水,大歷史標示著古文明與河流的相依,埃及與尼羅河、中亞與兩河、中國與黃河及印度與恆河。人與水相處的方式牽動著文化的發展,洪氾來時水進人退,河水平靜水退人進,人親水也懼水,人類與水鬥爭又聯合的辯證關係,也就是大自然與人類關係的具體化表現。遙想遠在那方的古文明和大河流,是很多知識分子心裏的原鄉,期盼有朝一日能親臨現場,看大水的起落與文明的興衰。然而水並不囿於一方,小到門前的小溪,大到汪洋,毅然的展現水的哲學,動則驚濤靜則伏流。

獅子頭圳穿越美濃,人們體察水的生命型態,由高往低的建造溝渠,分區設閘,疏圳清理。竹子門發電廠是物質和文化的轉化站,從高屏溪引入來自深山原是氣候循環作用的河水,河水經過洞穴儀式般的變化,流過蓄水池、鋼管和發電機組,水力發電後,自然水變成文化水,一出電廠往美濃農田輸送,成為美濃田頭田尾的農業命脈。

接收竹子門電廠尾水的是獅子頭圳,上河壩的大水是天然的激流體驗營,大人回味小時天真的體驗,當時與水融為一體的雀躍。媽媽們傍晚洗衣,洗淨一天塵埃,談話中交換心中的點滴。九穴、十穴轉動各區用水的調配,現代化的科學帶來了接近公平的分配方式,庄頭的子孫不再打鬥用血水換田水。雖然不見農人們帶牛洗澡,幫牛刷背和牛細語,坐在岸邊的阿公和阿嬤,看見水總不忘聊上兩句過去的農業情景。在流到自家田裡的水關前,水圳的水不是私人所有,你我都有權利到水關前,攔水引道,看著水流入田裡,農人們才順了一口氣,要插秧、要除草、要施肥。

真如以上所描述,獅子頭圳和美濃居民的生活關係緊密。相對於大歷史的大河,對於美濃的歷史來說,獅子頭圳更應該被社區的人們當成追尋原鄉的對象。原鄉,她不在十萬八千里之外,不是大河大文明,也不是多了不起的大工程大水庫大發電廠,只是美濃小小古老的發電廠和與居民為伴的水圳。如果美濃這個社區要對水有想法有對待關係,筆者這裡想要提供一個方向,社區的居民可以從討論水圳為起始點,體察人和水的關係:水圳和美濃社會有哪些關聯的面向?什麼表現了人們對於水圳的感情?水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什麼?社區用什麼方式書寫水圳的歷史?接擁而來的提問,開始了人與水圳的對話。

在台灣社會尋找自己歷史的風潮下,博物館被賦予延續傳統、保存藝術性、產業再造、文化再生的重要角色,筆者從博物館作為文化載具的角度出發,試圖尋找獅子頭圳與美濃社區的連結面和水與社區的概念意函。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人們以金錢為度量計算價值,期待永無止境的賺大錢累積資本。獅子頭圳帶給美濃農民一年三穫的高經濟產量,讓開墾為農田的土地供水無虞,奠基美濃社會發展的基礎。社區居民除了意識水圳帶來農作上的收益外,可意識到水的來源?水是無成本永遠供給不斷的嗎?近年來環保意識的抬頭,人們注意到大自然不會源源不斷給予水。在工業化後,環境加速的被破壞,耗損了億萬千年地球慢慢生成的資源。經濟面向不得不計算自然資產的付出與人們產出污染的負債。全球環境的溫室效應,不定期的洪水與旱災,成為辯論無止境累積資本的反方,不顧一切去賺錢的發展,已面臨自然界的反撲。過往水圳造福了美濃人的生活,現在獅子頭圳正站在改變的時空點,獅子頭圳的未來會如何呢?有待社區更多人討論水圳,提出對水圳的態度,做多面向生態的考量。

近來竹子門發電廠要將原本二千瓦的發電量,增加到二千六百瓦,電廠著手在經濟與文化間取得共識,面臨效率與理想間的槓桿平衡作用力,這也就是所謂發展與保存間的核心問題。美濃社區展現出,高度參與竹子門電廠未來運作的意願,農民們在意竹子門電廠是否繼續與農作同步,發電的水一如往常,流入水圳流入我家?社區團體思考,竹子門電廠是否繼續豐潤社區的文化?居民們不再只是用水,還進一步親水思考水。文化古蹟專業研究的樂山文教基金會,提出了竹子門作為產業活古蹟的重要歷史位置,從學者專家的角度試圖喚起電廠的歷史性意義。電廠方面提出執行汰舊換新的階段性任務,期待新的機組擔負起發電的功能。各方面擔任的角色和發言位置,都企圖從現況中為竹子門電廠安置一個妥善的未來。只是哪一種方式能承載未來?讓竹子門電廠具備:在地認同的、經濟的、環保的、文化的多重身份。

有一幅老照片,記載了一位年青人,坐在獅子頭圳邊,若有所思的望著水。這番情景,就像觀眾們來到博物館,其中一個物件讓他感受,連結到生命的某一端。就在獅子頭圳與人相伴的景象中,博物館的物件與人互動的時刻,人們身處建構生活概念的場域,創造文化累積的來源。期待帶給美濃生活的獅子頭圳,能收到人們除了依賴之外的尊重。

※ 本文轉載自【美濃愛鄉協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