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
摘錄自2013年11月25日自由時報華沙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已開發國家曾承諾在2020年後,將協助窮國對抗氣候變遷的援助金額,從2010年到2012年的每年100億美元,增為1000億美元;但在華沙會議中,已開發國家拒絕為2013年到2019年的援助金額設定目標;草案也僅呼籲已開發國家設定「水準提升」的金援,以及每2年檢討一次。
與會代表同意由新的「華沙國際機制」(Warsaw International Mechanism)提供專業技術與可能協助,協助開發中國家處理因氣候變遷引發之極端氣候事件所導致的損失。該機制的確切形式將在2016年進行檢討。
各國代表同意,在2015年底於巴黎舉行的氣候會議召開前,宣布2020年後的抑制溫室氣體計畫;做得到的國家應於2015年第1季前宣布相關計畫。但會中並未訂定更近程的減排新目標。
華沙會議通過因應伐林的數十億美元架構;新興「綠色氣候基金」將扮演撥交各國遏制伐林計畫之資金的關鍵角色,接受抗伐林資金的各國也應成立國家級機構予以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