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東霾害嚴重 指數破表 懸浮微粒影響台灣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中國華東霾害嚴重 指數破表 懸浮微粒影響台灣

2013年12月12日
本報2013年12月12日台北訊,鄒敏惠整理報導

上週起中國華東地區發生嚴重霾害,上海空氣污染指數在6日創下新高,首次拉響最高級別的污染警報。根據上海市政府發布的監測數據,當日AQI平均濃度曾達到每立方公尺458,比最高級別的「嚴重污染」高出1倍以上;PM2.5(細懸浮微粒)指數達到每立方公尺602微克,是國際標準的21倍高,瀕臨破表。

上海外灘的霧霾天氣。(圖:zhangmirror)

中國官方也承認這次霧霾的嚴重性。中國環境保護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接受半月談記者專訪時表示:「以前確實從來沒有遭遇污染這麼強、範圍這麼廣、持續時間這麼長的霧霾。」而地理位置鄰近的台灣,也受到了波及。過去台灣常在3、4月受到中國甘肅、內蒙的沙塵暴危害。但現在,江蘇、浙江、福建等省的霾害也會隨著東北季風飄洋過海襲台。

根據維基百科,霾又可稱灰霾。霾害可以對人體造成致命的影響。法新社報導,世界衛生組織10月將戶外空氣污染列為人類致癌主要因素。儘管空污組成和暴露程度因地而有很大不同,但此研究結論適用全球各個地區。

中國官方使用去年3月發布的最新空氣質量評價標準(AQI),將空氣質量指數分為6級,AQI300以上屬「嚴重污染」,霾預警則是分為黃、橙、紅三個等級,級別越高,污染越嚴重。

霧霾天數增 好發於大城市

最近幾年,中國的霧霾問題越來越嚴重,影響範圍除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三大區域之外,東北、西北等地區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進入冬季供暖季節之後。旺報報導,10月大陸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四川等地共計30餘條高速公路封閉通行。另外,北京首都機場、長春機場與成都雙流機場,也紛紛傳出受霧霾影響而致航班延誤。

東北也出現嚴重霧霾。10月20日哈爾濱市的PM2.5值為554,達到爆表程度,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環保及氣象部門相繼將預警信號升至最高級別的紅色。部分地區能見度不足200米,哈爾濱市甚至有2名公車司機因此迷路。21日,哈爾濱市教育局宣布,因霧霾嚴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停課一天。哈爾濱進出城的高速公路全部關閉,太平國際機場也被迫關閉。

截至12月4日止,中國已有25省(區、市)出現不同程度的霧霾,其中又屬東部的江蘇、安徽最為嚴重。南京4日PM2.5實時濃度達到466微克/立方米,幾近爆表,南京中小學因此緊急停課一天。南京也首次啟動紅色預警,並另外要求工廠限產停產、工地停止施工,以及學校停課。

中廣新聞引述經濟日報報導,上海市政府6日連發多次「應急減排措施」,包括停止施工室外作業和道路開挖整修、停駛30%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晚間還要求電力、石化、鋼鐵、化工等重點企業限產、限污或停產,包括勒令寶鋼安排機器進行14天的歲修、上海石化3號100萬噸重石油腦重整裝置停車檢修、上海吳涇化工鍋爐產能由每小時75噸減產至60噸等。

因霧霾導致的重度空氣污染,6日後仍持續加劇,北京、上海、杭州等地12月7日的細懸浮微粒(PM2.5)指數都超過400。中國中央氣象台也持續將霾預警升級為橙色,同時發布大霧黃色預警,多地水陸空交通受到影響。

中國中央氣象臺分析,8日至11日受冷空氣南下影響,華北中南部至長三角地區等霧霾情況將明顯改善。中國中央氣象台9日上午解除霧霾預警,但上海全市的細懸浮微粒(PM2.5)平均值仍達297.4,屬五級重度染。

台灣也受影響 懸浮微粒濃度偏高

這波霾害的懸浮微粒(PM2.5),也恰好隨著增強的東北季風吹來台灣,造成10日淩晨大台北地區多處空氣污染指標直升。據環保署監測,自9日深夜,台灣明顯受到中國境外空污影響,離島及台灣各地都測到懸浮微粒(PM10)濃度超過150微克/立方公尺的嚴重不良程度,全國76個測站中高達72個都測得有健康風險的偏高濃度,甚至有16個測站的嚴重不良污染指數長達半天以上,已達紅色警戒。

中央社報導,教育部長蔣偉寧11日呼籲各級學校,盡量在室內活動。蔣偉寧表示,空氣品質不佳,目前還沒到達停課標準,但仍希望學生盡量在室內活動。氣象局表示,要等到13號這波東北季風過去,霾害的情況才會趨緩,提醒民眾外出時要多加注意。

中國官方:霧霾來自人類活動 高碳排的後果

北京晚報報導,中國官方於11月發布了《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相關單位表示,霧霾天氣呈現霾增霧減;東部霧霾日數增多,西部霧霾日數減少;大城市霧霾日數多、鄉村城鎮霧霾日數少的趨勢。

對於近年來中國霧霾天氣增多的原因,綠皮書指出,霧霾天氣的形成主要源自人類活動,而中國霧霾天氣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會化石能源消費增多造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數據顯示,近兩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已經居世界第一位。

綠皮書分析稱,大氣污染物排放增加是造成霧霾天氣增多最主要因素,這些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熱電排放、工業尤其是重化工生產、汽車廢氣、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飪、熱水),以及地面灰塵。此外,人類活動產生的光化學產物、局地烹飪、汽車廢氣等造成的揮發性有機物轉化為二次有機氣溶膠,都將使霧霾情況頻繁產生。

新華網報導,國務院參事,前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認為,「高碳發展模式和這些環境污染是同根同源同步的。」霧霾天氣是高碳模式發展的後果,霧霾一定要治理。

專家:中國進入霧霾高峰期 還要持續10~20年

新京報報導,中國環保部環評常聘專家庫成員彭應登認為,中國接下來將進入霧霾高發期:「假如城市的污染治理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城市化過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間的相互影響,不留下足夠的通道,不考慮污染物稀釋擴散結構的話,這種局面在中國至少還會持續10至20年。」彭應登建議,城市之間應該有緩衝的空間,使得污染物得以稀釋和擴散。

相關專家表示,從長遠看,必須加快調整中國北方地區的能源結構,降低排放能耗。

※加入「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來給環境按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enc.te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