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自然裝置藝術節(六):風之心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藝術

關渡自然裝置藝術節(六):風之心

2006年06月28日
作者:關渡自然公園

在植田陸雄先生抵達台北之後,大夥兒對這件作品材料取得的憂心程度依舊沒有減低!幾乎所有藝術家都在抵台前透過電子郵件往返,解決所有對環境的瞭解及材料的選擇,並完成部分材料及工具下單。然而,植田是唯一一位無法決定素材的藝術家!

你看得出來風畫的是什麼嗎?植田的創作概念,是要將無形的「風」,變化作有形的藝術品,同時也將透過「風是萬物之間關連性的象徵」的概念,呈現日本文化中「與萬物共存」的精神。植田的這項計畫已經在許多國家中付諸實現,在他打造的小屋中放入一根連接戶外及室內的長竿,室內繫著筆的一端受戶外受風力控制的一端牽引,在紙上繪出一幅幅風力的創作。在風力作畫的同時,小屋內的座位及窗前景色,都提供等待風作畫的人們一個靜思與冥想的私密空間。

只是,植田慣用來搭建小屋的貨櫃或鐵皮,直到他抵達關渡的那一天,都沒有著落,而關渡自然公園工作人員思考的替代方案,都沒有辦法辦滿足這位藝術家對創作的要求與執著!

忽然間,植田從工地廢棄物中,發現「板模」是他過去建材選擇範疇外的新突破!經過一陣交涉與廉價二手板模購買,我們從憂心轉為期待,各自在心中想像一個風力畫室的藍圖。除了來自工地的板模,植田還同時利用了從中央研究院退役的標本櫃以及國小淘汰的老舊課桌椅。這些原本戶不相干的東西,在「人」的串連下、在「風」的牽引中,結合成完美的藝術型態,而原本無形的風在這個諧和的組合中,展現出她最美的姿態!

令人驚訝風竟然會作畫

從作品完成的那一天起,每天一幅的風力畫作都小心地收藏在標本櫃中,當拉個每一個抽屜,透明的蓋子下是一幅幅獨一無二的作品,它紀錄的不僅是大自然的力量、風的藝術氣息,還將畫筆揮動的那一剎那紀錄為有恆。

藝術家自述

名稱:風之心

作者:植田陸雄(日本)

媒材:風力、紙、廢棄木材、現地天然素材

植田陸雄先生與志工「與萬物共存」是日本長久以來秉持的文化,希望我們不曾忘記這樣的精神。

我出生於以佛教及神道教為主要精神的日本文化中,但如今,這些宗教已淪為一種風俗習慣,而非堅實的信仰或精神象徵。以我而言,我在教堂結婚,但在神道教寺廟中為我的孩子慶生,或許將來我會在佛教寺院中完成我的喪禮吧。(我覺得佛教比較像是一種哲學而非宗教,神道教則較相似於美國印地安人的泛靈論。)我認為萬物皆有靈,它們彼此間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必須學習與這一切事物共息共存。這就是我所生活在其中的日本文化!

在我的作品中,風,即是代表萬物之間關聯性的象徵。生命之中,每一次對風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不會重複的感受。風的吹拂沒有界線,它連結著萬事萬物。就像蝴蝶效應一般,整個世界脈動相連,牽一髮而動全身,也因此,我們必須顧及世界萬物:他人、花草、鳥獸、山、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