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大高山草原
走在平緩的古道中,穿過一片蒼鬱的森林後,來到八通關大草原,這整片由低矮的箭竹林所構成的遼闊草坡,平坦得讓人想卸下背包,翻滾倘佯。
就像是綠意打翻了調色盤,柔情萬千。
我們在這歇息停留,這條古道日據時代在理蕃政策下曾修築過,一般登山界所走的路線就是日據越嶺道,日、清兩條古道也一上一下的在此交錯。昔日的八通關駐在所,今已燒毀荒廢,僅剩的兩支水泥門柱,隱約可以拼湊出當年深山裡的榮景,想像清朝時的軍旅、營房、關卡,日據時代的雜貨店、火藥庫、浴場、學校……都在這片寬闊的草原地。古道今昔,文化的演替,卻剩荒煙蔓草,及過路登山客的短暫憑弔。
另外有條往玉山主峰的叉路也在此交會,通常都是從塔塔加的方向走過來的,從這只見前方有塊翠綠的山壁被削去一大半,成光禿狀,大自然的力量實在神奇。
靜觀白木林
告別大草原,我們還有座山頭等待迎戰,大山之氣勢,大山之陡峭,從登山口起行的1.5k,皆是一路近乎70度的大陡坡,毫無停息地考驗著這群登山客,幸好還有馬醉木與杜鵑的怒放,多少安慰著攻頂之路。
走累了,我在白木林聚集處坐下,森林火災與雷劈的自然演替,一段枯木與峭壁的未知旅程,前方的路仍是不斷地急陡坡!面對著蒼鬱的玉山稜線,二葉松的香氣、高山箭竹的柔軟之相,我平靜地坐在傾倒的枯木上,試著獨處,學習靜觀。
在山裡獨處,是怎樣的一個境界呢?是沉思、是靜觀、是去體悟大自然的深奧哲學!
我曾獨自在西峰下的白木林,為了一個攝影的感覺,坐上近一小時之久,一小時已足夠,只因團隊行程所累讓我想起身離去。
回想這一路走來,對關的櫻花落,觀高的法國菊,和剛剛經過的八通關大草原,還有前方要挑戰的陡峭三角點,在這樣的登山過程中,求的是什麼?
山,真的只存在於山頂嗎!
或只是追求百岳的攻頂之路,就像嚮導所說的把三天當兩天走,一昧夜攻加急攻。
或只是不斷地登山,再登山。
我想,是該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就像眼前這堆枯朽的白木林一樣,幻化出屬於自己的形狀,卻從不重覆。
大山屏障
岩石陡峭,喘息後再上,抵達三角點處,腹地不大,八通關山,標高3335m,有顆森林三角點,百岳排名第37。
山上的天氣瞬息萬變,午後雲霧瀰漫,下起霧雨,遠方的達芬尖山仍清晰可見,五嶽三尖之勢,屹立在前,顯現出高山的傲。
起身下山,雨亦停,在這趟尋找法國菊的旅程中,偶爾晴朗也下過好幾次的雨,最終都能順利的完成此行,除了心存感恩,也珍惜著大夥相處的三天回憶。
尤其在本文定稿後,傳來豪雨重創東埔部落,古道再次坍方受阻,又封山的消息,內心感觸更加地深刻,想想在如今紛亂的台灣政局裡,又有多少人關心著我們的土地正在哭泣。
【下篇預告】走訪屏東哭泣湖 聆聽排灣的禁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