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汙泥餅翻身 脫水用於園藝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廢汙泥餅翻身 脫水用於園藝

2014年01月20日
摘錄自2014年1月17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處理全台1/6汙水的迪化汙水廠,每天產生110公噸的黏稠「汙泥餅」,過去只能掩埋處理。目前市府引進汙泥乾燥設備,汙泥經脫水加工,可用於園藝上,成功找到新出路。

市府衛工處表示,原本廢棄的汙泥,乾燥後經適當加工,可作為園藝或工程用輕質粒料,固定植栽根部、鋪路。此外,處理汙泥餅過程會產生「沼氣」,可全部用在汙泥乾燥設備運轉上,不會浪費能源。

衛工處指出,汙泥的成分是生物有機質,簡單來說就是「微生物的屍體」。過去汙水處理廠產出的汙泥餅,約8成都是水分,聞起來有異味。這些有異味、體積龐大的汙泥餅,無法再做其他用途,只能送往垃圾掩埋場。依衛生處和廠商簽訂契約,每噸汙泥餅清運費為3350元,等於1年要花1億3000餘萬元處理廢棄物。

市府去年以1億5千萬元,購入2台汙泥乾燥設備,透過間接乾燥,汙泥餅的含水率,由平均80%降至5%,重量減少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