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行動派:公民自己做記者 | 環境資訊中心
繼續「看見台灣」特輯

「看見台灣」行動派:公民自己做記者

2014年03月14日
作者:賴慧玲(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台達環境獎學金得主)

許多環保團體和環境議題常常面臨無法吸引媒體目光、或者被扭曲報導的窘境,也使得《看見台灣》中諸多的環境問題遲遲無法獲得公部門與民間的正視,因此公民媒體的角色更加重要。

基隆港邊兩座老倉庫面臨拆除,溝通會上文化部長親自出席,會場中有許多關心歷史與基隆城市發展的公民記錄下發言,並在網路上報導、說明爭議背景。  (照片取自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港邊惜別老倉庫」專題)

當你走出電影院,震懾於紀錄片《看見台灣》裡一幕幕驚人的自然美景與大地創痕,在你心中迴盪著的是什麼感覺?是訝異於自己對這塊土地的無知?還是對忽略深層脈絡和近身觀察的空拍視角感到不夠過癮?只要你心中燃起一絲想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見更多台灣的念頭,恭喜你,你已經踏上公民自己做記者的第一步了。

公民記者是什麼呢?廣義來說,只要是主流媒體以外的記者都可算是公民記者,包含獨立媒體的記者、不隸屬任何媒體的自由記者、利用業餘時間自行採訪報導的專職記者、以及未從事媒體業的素人記者。而狹義來說,公民記者指的是後者,也就是沒有專職於新聞業或受過專業訓練,但對週遭公共議題充滿熱血,願意主動關注、紀錄、傳播訊息的每一個公民。

換言之,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自己做記者。

怎麼做公民記者?

那麼,要怎樣從《看見台灣》的觀眾,搖身一變成為公民記者,像齊柏林導演一樣紀錄台灣呢?

每個公民記者的專業背景和心路歷程可能都不太一樣,作法和投入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要成為公民記者,並不須拘泥特定的訓練和養成路徑。不過,對於有志想為公益發聲的公民,坊間有許多新聞採訪製作的資源可以善加利用,讓你打通記者的任督二脈。

例如,你可以從社區大學開設的公民記者課程入門,在系統化的課程和專業師資的引導下,漸進式地學習新聞理念與技能。這個路徑有不少好處:一來,可以快速掌握基礎知識,並有實作練習的機會。二來,可以拓展人脈,取得更多資源。例如,你可以從老師的回饋中改進自己的不足,還能認識志同道合的同學,彼此互相切磋、打氣,分享各種採訪心得和資訊。三來,可以增加作品的傳播管道。

在網路時代,以個人網路平台如部落格、影音部落格(如Youtube)和網路相簿等作為發表管道,是最簡單的方式。但將作品放在個人平台上,點閱率往往不如在專門新聞傳播平台來得高。而社大課程中的老師,若剛好任職於獨立新聞平台,則有機會將作品刊登在這些平台上,甚至同步刊登在其他合作的新聞網站,讓作品有更高的曝光率。

環境資訊協會辦理的環境新聞寫作採編營期間,安排學員到彰濱海岸參訪,並分批訪談地方環保行動者、居民與學者。

而如果你身邊的社區大學沒有公民媒體課程,也別氣餒,因為PeoPo公民新聞網已經將專家分享的各種新聞技巧和心法上線,供你隨時瀏覽自修。舉凡新聞採訪、編寫、議題發想、新聞閱讀與解析、多媒體拍攝剪輯等,應有盡有。而PeoPo不只提供公民記者經驗分享、聚會等交流機會,本身即是頗具規模的新聞發表平台。只要通過簡單的申請過程,人人都可以成為PeoPo認可的公民記者,而且發表的影音新聞作品還有機會在公視播出,放送到全國。

除了上述兩個管道,一些官方和民間團體也有公民記者工作坊等培力課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方搜尋、參加。

小兵立大功

或許你會問,公民記者的門檻低、程度參差不齊,真的能發揮什麼影響力嗎? 答案是肯定的。試想,如果行車記錄器和Youtube上無聊的自拍短片都可以登上主流「專業」新聞,那公民記者用心編採、製作的公共議題作品,當然可以理直氣壯地受到重視,更有機會發揮驚人的影響力。

公民新聞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例子,便是 2010 年由公民記者大暴龍用農民自拍的影片,將苗栗大埔徵收案以〈當怪手開進稻田中⋯⋯〉報導傳送到國人面前。經過網友於社群網路瘋狂點閱轉載之後,這部影片成功喚起大眾對大埔徵收案的關注,終使主流媒體以頭條方式跟進報導,產生後續強大的輿論與政治壓力。儘管大埔案一路走來波折不斷,但如果沒有公民記者首先發難,也許就難以匯集這麼多公民集結的力量來對抗艱難的局勢了。

影片:公民記者大暴龍報導桃園機場捷運A7站區開發案中,遭到全面徵收的樂善村牛角坡景象。

而如果國土規畫、環境汙染、山坡地超載利用等諸多議題都能在一開始便獲媒體深入報導,激發政府與民間的重視,從而督促相關單位檢討改善,並由媒體持續有效的監督後續過程,或許我們今天將能看見一個更美好的台灣也說不定。

然而,正由於主流媒體公共性和專業性不斷失守,公民媒體的角色更加重要。主流媒體的記者雖然享有更大的採訪權、薪水保障、公司團隊的支持、以及現成的廣大傳播通路,但同時也受限於編採制度、高層與廣告主的意志、業績壓力、人力吃緊等因素,無暇或無意即時關注許多重要、棘手的公共議題。因此,許多環保團體和環境議題常常面臨無法吸引媒體目光、或者被扭曲報導的窘境,也使得《看見台灣》中諸多的環境問題遲遲無法獲得公部門與民間的正視。

相形之下,公民記者不用背負高層意識形態的包袱,沒有組織制度的枷鎖,也不受限於版面篇幅的限制,可以在議題選擇與處理上,擁有更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舉例來說,同樣一個記者會的訊息,電視新聞台記者只能以短短幾分鐘的影片呈現,而且往往為了趕製影片而提早離席,無法掌握全面消息。但熱血的公民記者不只能全程參與,還能以影像、短片、文字並陳的方式提供更完整的報導,甚至在風頭過後持續深入追蹤,完成專職記者不能勝任的重要工作。

因此,公民記者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扮演著讓台灣的環境與社會更美好的關鍵角色。

從遙看台灣到走入台灣

那當公民記者可以有什麼收穫呢?公民記者沒有報社或電視公司提供薪水福利,有時還會受到相關部門或專職記者的冷眼,似乎需要很大的佛心或熱血才能支持下去。

其實,除了自我實現、貢獻社會的滿足感之外,當公民記者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好康,是花錢坐在電影院的觀眾無緣感受的。例如,你可以利用採訪的機會,深入走訪許多陌生的台灣角落,並用心去體會、感受這塊土地上的故事。不管是走進環境議題現場的臨場感,親眼見證重大事件的震撼,或是接觸在地鄉親的感動,都能讓你將平常抽象無感的新聞報導,變成有血肉溫度的真實經驗。

而這些經驗,都將成為屬於你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風景。此外,你的媒體識讀功力和新聞品味也可望大大增加。當你親身接觸過新聞中的人事物,了解新聞編製過程中的難度與技巧,甚至在現場觀察過專職媒體工作者的工作情形後,你將能更有自信地評閱主流媒體提供的訊息,也有機會比一般讀者更能看出議題的脈絡與重點。換言之,當公民記者不只能讓你看得更深、更真切,還能不輕易被新聞公關手法蒙蔽,見人所不能見。

看見台灣之後,你準備好為這塊美麗又坎坷的土地,踏出下一步了嗎?

【你可以怎麼做?】

  • 參加公民記者課程 (如大安社大的「環境大聲公--公民記者種子培訓」) 或用 PeoPo等線上資源「PeoPo講堂」自修,習得新聞觀念和技巧的基本功。
  • 留心生活週遭值得關注的議題,或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發掘議題。思考自己喜歡或適合議題的表現媒材 (如文字、影像、圖表、影音、動畫),學習如何製作動人的報導。
  • 尋找合適的網路發表平台 (如部落格、Youtube、Flickr等),可多考慮獨立媒體提供的線上公民新聞平台。
  • 練習、練習、再練習。
  • 多方涉獵媒體知識和技能,觀摩作品,並與同好交流、向前輩請教。

【作者介紹】

賴慧玲,2009年參加環境資訊協會於大安社大舉辦的公民記者課程,開啟了環境的視野和觸角。喜歡走進議題現場觀察,偶爾寫寫公民報導,更常默默加入運動行列。因有感於自身知識和能力的不足,決定花光所有積蓄(其實也不多)赴英唸書。自倫敦大學學院環境、科學與社會碩士班畢業後,曾於中外對話實習。

本文作者(右一)參加大安社大的公民記者課程。

【相關文章:繼續看見台灣】

【相關資源】

  • 環境資訊中心:除了提供公民記者訓練課程之外,環資也是台灣最完整的環境新聞平台,有許多作品可觀摩學習。
  • PeoPo公民新聞網:不僅是公民新聞發表平台,還有許多線上資源。
  • Global voice online 全球之聲線上:由來自 167 個國家、超過800位公民記者加入的世界公民新聞平台。可以作者或翻譯志工身分加入他們的行列。
  • Newstalk新頭殼:關心媒體改革的網路媒體,提供「公民連線」單元,也有一些公民記者在新頭殼部落格發表作品。
  • 上下游News & Market新聞市集:以農業新聞為主的網路平台,曾以「揭開假米粉真相系列調查報導」榮獲卓越新聞獎。平台開放公民加入寫手行列。成為寫手之後,作品如果獲得讀者鼓勵,可憑點數換得農友精心準備的農產禮物喔~。
  • 獨立媒體學院:提供深度課程與媒體講座,是進修的好選擇。
  • 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託平台:如果你有能力和雄心挑戰專題深度報導,但卻苦無資金,可以在weReport提案集資,實現計畫。
  • CNN的 iReport:即便是外國主流媒體,也嘗試開闢公民新聞的區域,吸納公民報導的作品與觀點,CNN頻道即有一個時段介紹 iReport上的優質報導。

【延伸閱讀】

  • 環境報導》:知名環境獨立記者朱淑娟的部落格,本身即是非常完整專業的環境報導平台。
  • 漂浪。島嶼》:另一個成功的環境部落格,格主munch以公民關懷與新聞專業提供許多國內外的環境訊息和評論,值得一讀。
  • 打造自己的媒體」:輔大傳播學系陳順孝老師的部落格,發表了許多公民媒體的洞見。
  • 嘉蘭報告》:在八八風災之後,以公民記者的角色駐守在嘉蘭村,紀錄重建過程與部落觀點。
  • 擁抱夢想工作室─單車小賢》:長期記錄雲林、台南一代的社區、環境與教育新聞的公民記者。
  • 其他精彩的獨立媒體: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苦勞網等等...

※本文與低碳生活部落格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