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Q&A】(59)氣候變遷如何影響降雨?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氣候變遷Q&A】(59)氣候變遷如何影響降雨?

2014年03月19日
本報2014年3月19日綜合外電報導,賴慧玲編譯,林可麗審校

降雨量與其它降水形式的改變,將是決定整體氣候變遷影響的關鍵因素。雖然降雨量比氣溫更難預測,但科學家仍然形成了一些肯定的推論。

佈滿雨珠的窗戶。(圖:Geoffery Kehrig)

溫度上升增加降水 程度難預測

空氣越溫暖,蘊含的水氣就越多。每升溫攝氏1度,全球大氣中的水蒸氣就會增加7%。科學界還未確定這對全球降水量會造成什麼變化,但認為每上升攝氏1度可能會增加1~2%的總降水量。

已有證據顯示,氣溫上升可能會增加潮濕地區的降雨量,但較難明確預估降雨增加程度,和在地影響等細節。亞熱帶的乾燥地區可能會更乾,並且往兩極方向移動。就歐洲大部分地區來說,預期冬天降雨量將上升,但中歐和南歐在夏天會更缺水。

改變的天氣形態使降雨難以預測。雖然不同的氣候模型對未來全球暖化的趨勢已有大致的共識,但要進一步預測這些變化對降雨量等天氣上的影響,則看法分歧。

在氣候溫暖的地區,暴雨次數可能減少,但雨勢將更加猛烈,使得總體降雨量增加。這也可能導致旱季拉長,並提高洪水發生的風險。

截至2011年底,科學家仍無法區分氣候變遷和自然變因對地區性降雨量的影響,但在某些案例中仍有跡可循。根據當年一項研究顯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大幅增加了2000年秋天英格蘭與威爾斯發生破壞性洪水的機率。當時的科學認知指出,英國冬季降雨量的增加將會在2020年代變得更普遍。

氣候模型越趨細緻 掌握水循環

氣候模型與氣候監測與時俱進。因此,預測氣象的可靠性有望在未來幾年大大提升。特別是新的人造衛星與更詳盡的氣候模型開啟了新的可能性,幫助我們理解和預測氣候系統中的水循環。

舉例來說,2011年底使用的氣候模型通常只能呈現50~100公里範圍以上的大氣程序 (atmospheric process)。因此,這些模型難以納入高山與低地海岸線對氣候造成的影響,也意味著像對流這樣小規模的大氣程序只能以平均近似值來呈現。除此之外,當時最新的氣候模型雖然可以掌握大規模地區的每日降雨量,但對雨勢較大、或更局部的降雨事件則力有未逮。

不過,2011年的局部天氣預報模型已可細緻到1公里的規模,並可掌握局部氣候特徵。科學家已開始將這些模型應用到氣候變遷研究中,以提高預測極端降雨量變化的可信度。

本文由英國氣象局(Met Office)科學家與英國衛報共同撰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