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田有木自給自足】文靜媽媽+48個孩子,在土地上自食其力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有田有木自給自足】文靜媽媽+48個孩子,在土地上自食其力

2014年04月06日
作者:諶淑婷;攝影:黃世澤

屏東高樹鄉的元氣館,需要資源、需要社工、需要學生志工,卻因為地點偏遠而缺乏外援。館長陳文靜曾經一度沮喪,但很快再度振作,她決心打破弱勢團體的形象。先是培育當地需要就業的弱勢婦女成為課輔師資,接著讓老師、志工、孩子們同心協力種植無毒蔬菜,提供午餐食材,也推廣安心的蔬菜箱,希望以企業的長期贊助穩定收入來源。如果元氣館在土地上自食齊力的努力成功了,那麼其他偏鄉也能複製他們的經驗,積極幫助更多弱勢孩子。

元氣館課輔班的最高記錄,有48名孩子,即使是暑假,也有20多人天天來報到。孩子們在元氣館的時間,比在家還長,在這裡吃的午餐,也常常是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餐。在這裡,要讀經、要讀書寫字,也可以玩黏土、學跳舞。最特別的是,他們還要下田耕種!這是館長陳文靜的好點子,她要讓一甲多的無毒農田,變成孩子們自食齊力、助人與自助的希望。

孩子自己耕種、自己販售「良心菜」

八八風災那年,高樹鄉遭洪水沖毀舊寮堤防成為災區,文靜和一群單親媽媽組成的「慈惠善導書院」」,協助提供義工食宿,並天天為獨居老人送餐,這場天災,讓她看到了高樹鄉弱勢老人與孩童的無助。

一年後,她接下新豐休閒農業區觀光發展協會的委託,擔任無給薪的元氣館館長一職,運用閒置已久的館內教室,為弱勢孩子開辦元氣館課輔班,唯一的困難,是必須自籌一年逾百萬元的經費。

2層樓建築的元氣館,偌大的一樓是展示大廳,但農產品規定只能做交流用途、不能銷售。為了籌措經費,文靜只好自給想辦法,她一口氣買下6分多農地,又四處承租,累積了一甲多農地,元氣館11名職工、5名志工和所有的孩子,都捲起袖子褲腳,下田當農夫去!

2011年開始第一次耕種時,無論大人小孩都沒經驗,在文靜不傷害孩子、土地的堅持下,採取不灑農藥、只施有機肥的友善耕作方式。職工和志工們把握孩子白天在校的空檔處理田務,孩子們放學後來到課輔班,先吃些點心、寫作業,如果還沒天黑,孩子們就成了活力最充沛的拔草大隊。

快手快腳的他們,雖然可能不小心誤傷了菜苗,但對於擁有一塊田地,看著田裡的作物一天天長大,大家心裡都充滿了驕傲與快樂。無怪乎,每當志工宣布「拿出雨鞋」準備下田時,孩子們立刻拿出一雙雙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的雨鞋,還有一張張開心的臉龐。

一甲多的土地種植無毒稻米與蔬菜,收成量可觀,尤其是在生長期快速的夏季。這群兼職的大小農人根本趕不及採收,時間晚了,只能看著蔬菜荒廢在田畦上。當時有人開價,以一斤10元收購,文靜心疼的說:「我們人手有限,種田的是孩子和老師,沒用藥,菜是醜了點,但是非常健康!大家種得那麼辛苦,一斤10元我賣不出去。」第二年有了經驗,在收成季的假日,她帶著孩子一起到市場販售,或是在元氣館門口賣起「良心菜」,讓民眾自己買、自己投錢;接著推出「安心蔬菜箱」,歡迎個人或企業認購。

自助也助人,孩子們為社區老人送餐

自己耕種、自己販售,賺取課輔班的經費,是文靜為元氣館找到的經營之道。

「我要孩子們知道,元氣館的孩子不需要以悲傷形象博取同情。我們有能力幫助自己,也有能力幫助別人,孩子們可以種出好的蔬菜,讓捐款人獲得健康與美味,對於想要協助我們的個人或企業,也歡迎來認購我們的農產。」她說。因為農業和教育,本來就不能分開,兩者交叉的中心點就是孩子,「如果元氣館在土地上自食齊力的努力成功了,那麼其他偏鄉也能複製我們的經驗,積極幫助更多弱勢孩子。」

安心蔬菜是孩子們的午餐菜色,也是送餐到新豐社區老人關懷據點的主要食材。每週五早上,志工們到田裡摘菜、準備好簡單飯菜後,和輪流當志工的孩子們一起送餐過去,協助老人家用餐、洗碗。精力充沛的孩子們,總逗得滿屋子老人笑盈盈。

我們的前方有好多好多夢想,不元氣是不行的啊!

元氣館不是典型的家庭,卻給了孩子們比原生家庭更完整的一個家,彷彿有一條無形的線,牢牢的繫在孩子身上,元氣館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靠山。

總是洋溢著孩子歡笑聲的元氣館,每天只有午睡時間會安靜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被子與枕頭,很快的躺成長長兩排。

孩子們一雙雙柔嫩的腳掌、帶點髒污的腳指甲縫,此刻舒適的伸展著,像演默劇似的沒一刻停止不動,牆上壁畫是飛舞的蝴蝶和大大的世界地圖。也許很多年的以後,他們還會記起,某一天下午,和20多個孩子一起躺在木地板上做夢。在夢裡,孩子們應該化身成牆上壁畫裡的蝴蝶,隨著微微鼾聲的甜美節奏下,到世界地圖裡忙碌飛翔吧。

元氣館的孩子,飛翔多遠都不會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家裡頭,有慈愛的館長媽媽,有時而嚴厲、時而溫柔的老師們,有一起面臨生活磨難的好夥伴,有捏著被子、比賽誰最後睡著的午睡回憶。

孩子們,快快睡吧,睡醒後,還有好多挑戰、好多機會、好多夢想等著你們,不夠元氣是不行的呵!

跟元氣媽媽學做醃製物

農業是看老天爺吃飯的一行,農民是和老天爺搶時間的一群人。在燠熱的南台灣,天氣晴朗,農特產品多,尤其位於水源保護區的高樹,孕育出蜜棗、蓮霧、鳳梨、芋頭等作物,卻因不能久放,經常只能低價趕賣,讓農民血本無歸。

文靜媽媽看準了農產品一旦經過二次加工,不但可以增加保存期限、又能提高價值,於是開始大力開發不添加任何防腐劑、添加物,以天然方法製作的醃製食品。

元氣館的醃製物,依照四季時節變化製作。春天來時,孩子們開始學做甜菜根醋,四月醃紫蘇梅、醃嫩薑,盛產的鳳梨也做成鳳梨酥、醃鳳梨、鳳梨醋、鳳梨酒,五月則是出產破朴子的季節。另外,還有一年到頭都可以做的香菇醬,更是文靜媽媽傳承的私房好手藝。

甜菜根醋
作法:甜菜根切片,以1公斤田菜根、1公斤的糯米醋、4兩糖的比例醃製,45天至3個月後可食用。

煮破朴子
作法:破朴子煮4小時,去除苦味、澀味, 加入薑片、甘草、些許醬油調味,立即可食用。

糯米醋薑
作法:嫩薑切片,1公斤薑加入1兩鹽巴去水, 擠掉水份後,以1公斤嫩薑、1公斤糯米醋、4兩糖的比例醃製,一週後可食用。

香菇醬
作法:乾香菇浸水一晚軟化,洗淨後切下蒂頭處,敲裂後,加入蛋液, 先炸後滷( 可直接向中藥房買滷包),滷2小時,起鍋前半小時加入辣椒,調整口味,趁熱放入罐內。製作過程約3天。

※由於元氣館租約到期,6月起,館長陳文靜已與孩子們在善心人士協助下,另覓課輔班新地點,元氣館的精神不會改變,依舊以孩子和農業為中心,希望讓這群孩子們好好安心長大,孩子們親自種植的安心蔬菜箱也開放認購,歡迎電話連絡:08-7916332 7916355 0915177790。


《有田有木自給自足》書封

有田有木 自給自足: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

作者:諶淑婷、黃世澤

出版社:果力文化
出版日期:2013-5-9
ISBN:9789868929418
 
本 書採訪10 對「棄業從農」的伴侶,離開了城市與穩固的工作,一家人來到農村,靠著雙手和土地生活。種田,不再是「等我退休以後」的事!他們的耕作法友善土地,透過雙 手與勞動,自己生產健康的食物,改變餐桌模樣,讓食物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這10種農耕生活的創意實踐,不僅是對親近土地與田園生活的嚮往,也是一場溫柔 而堅定的革命,象徵著台灣社會價值的深層轉變,他們是田間的革命家。
 
※本文不適用CC條款,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