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 無限期佔領凱道 週日下午將佔領忠孝西路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反核 無限期佔領凱道 週日下午將佔領忠孝西路

2014年04月27日
本報2014年4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吳宗泰、彭瑞祥報導

26日,林義雄禁食反核第五天,也是車諾比核災28周年的一天;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與民眾在凱道集結,吸引近三萬人抵達現場,雖然下午下取一場陣雨,人潮人未散去,直到深夜。現場,主辦單位宣布在27日下午的遊行中,將在台北車站前躺下進行核災演習,實質「佔領忠孝西路」,直到掌權者聽從人民的意願為止。

廢核民意:我們不想再忍受了

主辦單位的訴求聲明指出,即便反核的民意已經穩定成長,甚至超過七成,但「龐大的廢核民意即便被送進國會,要求立委做成停建核四與刪除預算的決議,擁有國會過半數的執政黨團,還是可以推托、閃躲,甚至在黨紀與提名權的威脅下,依舊投票支持核四,使得代議精神蕩然無存!而行政部門,更早已成為總統和行政院長獨斷的機器,貫徹上層擁護核能的指令。」

「更讓人憤怒的是,這個政府還繼續踐踏直接民權的公投制度,利用現行制度門檻過高的缺陷,配合違反責任政治原則的反向命題,想讓所有沒能出來投票的民眾,都被歸為支持核四續建,透過這個『鳥籠公投』取得續建核四的正當性。」

「我們不想再忍受了!」他們呼籲「在這關鍵的時刻,我們還需要更多更有力量的行動,站出來。」

北海岸反核聯盟:最想對政府說「幹」!

在26日凱道前的大會舞台上,傍晚時分,喇叭響起一聲「幹」!這是北海岸反核聯盟執行長郭慶霖最想對政府講的一個字。

他說,從淡水到基隆,總長85公里的北海岸,好山好水旁邊,卻有兩座不安全的核電廠,未來還得承受台電無能處理的萬年遺毒--高階核廢料。而一旦東北角貢寮的核四廠投入運轉,整個北海岸、東北角海岸更將壟罩在無盡的核電夢魘中。

郭慶霖感嘆,以前的反核前輩因為抗爭手段激烈,常常被罵「不理性、沒知識、老番顛」,使得他一開始投入反核運動的時候,還企圖多「講道理」,想說自己有多念幾年書。但是努力許久之後,卻發覺在體制裡對政府表達訴求,根本不被理會,就連應該落實直接民主精神的公民投票,也被政府惡意操弄成封殺民意的工具。「我慢慢感覺,根本沒有辦法跟這個政府對話了!」

廢核怒火,已經忍無可忍!郭慶霖帶領現場群眾對著舞台後方的總統府高喊,「幹!幹!幹!」

詹長權:核電不符合公平正義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教授表示,從公共風險觀點來看,台灣不只舊有的核電廠該封存,新的不該蓋,我們也要看到核廢料一直是放在蘭嶼、台東這些地區,對相對弱勢的族群,造成更大的傷害,這根本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他指出,核電廠最難解就是核廢料,我們根本無法解決核廢料,人類發展新科技,從來沒有一次是不知道如何處理廢棄物,就開始使用,現在政府把核廢料放在原住民部落,這是環境不正義,停建核四才能搶救林義雄,搶救台灣自然生態,讓世世代代台灣子孫安身立命。

主持人蔡中岳也補充,蘭嶼人爭取核廢料遷出蘭嶼已30多年,當年政府和台電向族人說這是罐頭工廠,以這樣的方式讓大家接受。這是蘭嶼島永遠的痛, 但這樣的痛不該再次發生,成為台灣的痛。

李根政:民眾不應害怕政治,政治不是髒的

「民眾不應害怕政治,政治不是髒的,是有些人把政治弄髒!」針對政府這兩天的表現,台灣綠黨召集人、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在晚會上氣憤地說,林義雄已經禁食四、五天,很多人都感到擔憂,但執政者至今依然冷血。

李根政認為,除了參與社會運動,人民還迫切需要政治上的改革,民眾不應害怕政治,政治不是髒的,是有些人把政治弄髒,如果有更多人帶著像林義雄一樣的精神參與政治,台灣的政治就會改變。民眾應該一起參與政治、參與選舉,淘汰惡質政客。

李根政說,現在馬江一步不讓,下週二(29日)非常關鍵,週二是院會,如果國民黨拖拖拉拉,一直阻擋公投法、核四停建案,台灣人要更一直努力,給冷血的執政者更多壓力,不要被他們打敗。

親子共學:孩子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佔領國會期間一直在立法院外守護的親子共學家庭促進會也上台表示反核理念,促進會理事長張淑惠指出,無法想像福島核災下為人父母者與孩子,因為擔憂輻射危害,無法外出、無法赤腳走在土地上的生活。他指出,核災的威脅比極權的政府更恐怖,它讓我們交出了自己的自由。「在台灣,我們要免於這種恐怖的威脅,就必須先打倒現在正樣專斷的政府。」

他呼籲父母親們帶著孩子到現場,「他在這裡比其他地方還要學得更多,因為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就是成為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成為國家的主人。」

入夜  凱道議題帳篷發燒

當時間接近深夜,凱道上的帳篷裡有不少民眾已躺下休息,但在景福門四周的4個議題帳篷,仍熱鬧滾滾,分別是(1)反核三十年「核」時到沸點、(2)佔領政治終結核電(3)親子共讀反核繪本、(4)從農村土地看反核與放紀錄片放映。

「北海老英雄」紀錄片導演蕭宇軒提到,成長經驗裡對緊鄰的金山核電廠幾乎無感,直到日本福島核災後才開始關注議題,因此希望能讓家鄉的民眾開啟對話。他提到,在金山大家彼此有人脈網絡,熟識的人或承包工程、或有選票壓力,去年309舉辦的金山反核遊行當地人反而參加的不多,他自己的父親就跑到凱道參加,不敢參加當地場的反核。

而70幾歲的金山人許爐即是紀錄片中主角,也反核30年,他表示從1973年開始說要徵收土地,當時因為還在戒嚴時期,沒太多資訊,即便拒絕也沒用。直到三浬島和車諾比核災事件後,大家才知道自己與核能為鄰。許爐憤怒表示,當年說核二廠只使用25~30年,但現在未經居民決定居然又要沿用。

在另一個帳篷中,一位台大大三學生發表支持穩健減核理念,引發現場熱烈討論。曾任總統府秘書的曾昭明則回應,反核四不能不反核電、反核電就不能不反台電。但台電獨大的電業結構,不管換誰當總統都難以改變。這也是台灣跟英、法等國電力結構不同之處,英法等國可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再生能源電廠,且發電與供電是不同廠商,能源自主的彈性空間較大。

在綠黨主持的帳篷中,有民眾發言者認為,年輕人應該佔領政治、從草根的單位出發,翻轉政治末梢神經。

作者

彭瑞祥

六年級生,曾在咖啡店當吧檯兼翻譯,十多年前受南方電子報、破報、國家地理雜誌啟蒙,希望也能自己做媒體關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