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林義雄禁食反核第六日,車諾比核災28周年隔日,全國廢核團體與民眾的「無限期佔領凱道」持續中;上午,數百位民眾在凱道上,以Dstreet「公民審議」方式探討核四和核能議題。審議結果,以「修改現有公投法後,舉辦公投」的意見,最受大家認同,認為不只針對核四,未來重大國家議題,也應透過修正過的公投法,進行更好的民主表決。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范雲表示,Dstreet是「街頭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 on street的簡稱。讓所有民眾在簡單了解討論方式並由專家學者提供基本知識和資訊後,進行公開討論,主持人只會中性協助行政和意見歸納蒐集,這樣的方式讓所有人都能充分表達意見。
范雲指出,國會和政府一直沒辦法解決核四問題,這項方法在台灣首次運用,是在太陽花運動期間,被認為是很好的匯聚、討論公民意識的方式。今天再度聚集在街頭,為核四議題開啟審議。
正式審議之前,主辦單位邀請三位專家導言拋出核四議題討論面向。首位專家引言由「泛科學」特約作者廖英凱擔任,他將台灣可利用的各種能源作了正反面資訊的提供,包含水力、地熱對自然環境的開發壓力;太陽能、風力供電不穩;地熱、黑潮等發電技術上無法商業化;而目前供電主力的火力發電,排出的二氧化碳對氣候變遷更是沉重的負擔。然而,樂觀來看台灣再生能源發展,未來可能達到75%的供電量,探捕捉和轉為燃油燃氣等方式,也可以降低火力電廠排碳量至現況的1/8。廖英凱以科學角度提供不同資源的可能風險和優缺點之後,讓公民能以台灣現有資源和條件,對能源政策做討論。
第二位專家導言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理事長賴偉傑,他細數核四的建廠和停工歷程,以及台電變更設計引發的安全疑慮。他指出2011福島和災後,美國曾對全球核電廠進行評估,台灣因為高地震風險,被該報告列為全球風險最高的反應爐。歐盟也曾提出報告,指台灣應該重新評估天然災害風險,原能會要求台電做的天然災害風險預計在2017、2018年陸續完成,但核四安檢今年就要完成。賴偉傑批,風險評估未完,能說核四安檢過關嗎?賴偉傑強調政府不敢公開的是部分安檢項目是在燃料棒插入後進行。
第三位專家是佛光大學教授高淑芬,她提出核四的三個思考面向:諸如再生能源困境、核廢處理等科學技術面向;政策透明度、利益分配、環境成本等政府治理面向;以及人定勝天、綠色經濟、GDP至上等社會價值的討論。提供公民審議時做討論和思索。
現場民眾隨即進行小組和群體討論,反思和釐清核能的爭議。在政治部分,民間無法參與安檢,資訊不夠公開,人民與政府資訊不對等,加上政商勾結文化,均造成造成人民對政府不信任。而政府對於人民關心的,核災疏散計畫亦不夠周詳。
社會價值討論,公民認為依公投結果,核四支持度最高的縣市同時應負起核廢料的處理責任。而核廢料不僅造成縣市間的不對等,也是產業間、世代間的不對等,使用核電的一方並未完全負起承擔處理核廢的責任。
在討論科學技術時,公民認為政府過度投資核能發展,弱化替代能源研發,而現行科技無法做好核廢管理,都是公民關注的科技面向。
公民審議現場由民眾進行小組和群體討論,主持志工帶領,成員先各舉兩個反核及擁核的理由,輪番發表。現場意見多元,例如有位帶著全家人來參與審議的楊先生,職業為電腦系統工程師,他並不反對核能,但是對核能潛在的災害感到憂心,對黑箱政府感到不信任。但他認為在替代能源出現前,核能可提供穩定供電,核廢料是必須承擔的用電代價,而偏遠地區居民承擔著所有人用電的代價,政府必須妥善補償。
審議民眾主要針對目前6個可行的停建方案、討論可行性,包括日前林義雄回應馬英九的「行政院提議停建、立法院同意」、馬政府主張的「在現有公投法規定下,未來公投」,及民間團體訴求的「修改現有公投法後,舉辦公投」等。
獲得最高支持的方案是修改現有公投法後公投,次高票是由立院決議停停建核四,由政院執行,第三高票通過民進黨提出的核四公投特別條例。
多數審議民眾認同,修改目前公投法是一勞永逸的處理方式,但相對較費時。而立院決議正元執行和通過特別條例,則是搶救林義雄的生命的快速作法,卻無法解決公投門檻過高的問題。
對核四難題,民眾也提出許多創意解法,例如強制公投投票,政黨電視辯論,提高抗爭層級利用國際輿論對政府施壓,也有較為激進的民眾認為應直接拆除核四。
這些反思和釐清核能的爭議意見,Dstreet將在3天內彙集成「人民反核意見書」,將提供社會參考,並要行政部門提出具體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