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 | 環境資訊中心

中研院

2024-04-02 16:06
由於缺乏長期運作的氣象觀測站,全球山區氣候變化的測量,一直是一個大挑戰。近日,由我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聖峰領銜的跨國團隊,首創山區氣候速度推估方式,發現全球17個區域的山脈等溫線,正以每年超過11公尺的速度上升中,表示該地暖化...
2023-07-06 01:36
7月5日 中研院團隊發現增加生物固碳新法 維護自然界碳平衡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與院士蔡明道組成團隊,發現一種增加海中藍綠菌光合作用的新方法,使藍綠菌吸收二氧化碳(稱為固碳)的速率增加約六成,為自然界的碳平衡研究開啟新契機。研究...
2023-06-21 16:30
為什麼蜥蜴、蠑螈等會再生的動物,受傷越重再生越快?這是困擾生物學家超過250年的奇特現象。中研院組成跨領域團隊,發現斑馬魚利用「機械波」及時偵測受傷發生的位置,以調控相對應的傷口癒合和再生反應。研究成果今年6月刊登於國際期刊,為首次在活體動...
2023-02-01 22:18
1月31日 北市垃圾桶2000組、正負5%滾動式調整 未來「擬恢復垃圾桶」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先前指出台北市有隨手丟棄的垃圾,昨(1)日李四川表示,環保局會評估檢討公共垃圾桶數量,台北市長蔣萬安也說,有七成台北市民希...
2022-06-17 17:24
中央研究院與台灣中油公司今(17)日簽署「綠能發展合作備忘錄」技術合作,初步將以地熱探勘為目標,先規劃在宜蘭選定場址進行探勘作業。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陳于高表示,目前已經在做地殼下的影像觀測,尋找適合鑽探地熱的位置,雙方合作的首宗鑽井...
2022-03-08 09:36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與團隊費時七年,成功打造超越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人工固碳循環,且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再利用的化學品。研究成果已於今年2月發表於著名國際期刊《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廖俊智表示,此循環為目前人工固碳效率...
2021-08-27 16:15
歐盟將於2026年開徵碳關稅,美日韓等國也有意跟進。綠色和平與中研院學者今(27日)發表最新研究估計,台灣若無相應碳定價制度,2026年可能要支付360億元的碳關稅,衝擊的產值高達757億元。 目前歐盟的碳價約為每噸50歐元(約新台幣...
2021-04-29 10:07
諾貝爾獎高峰會線上會議26日至28日舉行,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會中發表簡短演講提及2050年要達淨零排放,有3關鍵科學技術,包括碳捕獲及轉化、空氣中捕碳及避免二氧化碳形成。 第一屆諾貝爾獎高峰會由諾貝爾基金會、美國國家科學院(NAS),以...
2021-01-22 09:53
為了讓環境變遷研究更能回應社會關切議題,中研院今天(20日)在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下成立「空氣品質專題中心」及「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未來將深入研究空污與氣候變遷。 中研院今天舉行「空氣品質專題中心」及「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啟動典禮,...
2020-12-04 14:41
中研院最新研究發現,流入海洋的微塑膠因為體積小,容易被海洋生物誤食,會造成海洋生物下一代幼生的死亡率增加3倍,而且愈小的微塑膠,毒性越強。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代理主任陳國勤、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余倖霈...

頁面

訂閱 RSS - 中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