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
「環境資訊中心」每日更新,提供豐富的環境新聞報導,包括開發案件監督、環境爭議事件、環境科學研究與環境公民行動。期盼藉由豐富與真實的資訊,醞釀有意義的行動。本頁涵蓋了台灣、中國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環境新聞報導,內容除了專職與特約編採人員的產出外,並有來自志工與公民記者的協助,以及各媒體環境相關議題的新聞彙整和摘錄。
2023-03-09 10:45
擁有400多個品牌、全球營業額超過500億歐元的聯合利華旗下的品牌眾多,Ben&Jerry's、Wall's、Breyers、Magnum等都是全球十大知名冰淇淋品牌常客。聯合利華表示,他們正在測試新的配方,讓放置冰淇淋的冰櫃溫度可...
2023-03-08 22:07
3月8日
處理南投垃圾問題 縣府獲六縣市協助年外運8萬公噸
南投縣無垃圾焚化廠,有賴外運處理,但之前願協助焚燒的外縣市政府一天處理量僅約100公噸,全縣垃圾暫置量累積近23萬公噸。為改善垃圾處理問題,南投縣長許淑華上任後積極與可...
2023-03-08 18:34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緊鄰黑潮洋流流經區域,溫暖海水孕育豐富的海洋物種與生命,近日又新發現兩種稀有魚類,包括過去僅在苗栗外海現蹤的海龍科「長鼻粗吻海龍」,以及蝴蝶魚科「褐帶少女魚」。受墾管處委託、執行2022年度「墾丁國家公園珊瑚礁魚類調查計畫」...
2023-03-08 10:48
教科書上寫:地球構造分四層,從外至內分別為地殼、地函、液態外核和固態內核。但最新研究發現,在內核的內部還一個650公里寬的固態金屬球。這個發現不僅可能改寫教科書,也有助解析地球磁場的生成。
科學家在固態內核內發現最內層的金屬核...
2023-03-08 10:47
隨著技術發展,部分儲能系統、電動運具開始採用「電芯大於1公斤」的二次鋰電池(可重複充電的鋰電池),為了納管這些較重的二次鋰電池,環保署6日預告修正「物品或其包裝容器及其應負回收清除處理責任之業者範圍」,將從明(2024)年1月起擴大列管鋰電...
2023-03-08 10:24
配合聯合國全球旅遊減塑倡議,環保署原規劃今年7月起旅宿業者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在業者普遍認為太倉促,恐造成客訴大增的情形下,環保署昨(7日)承諾不會7月馬上實施,且草案公告後至少有一年緩衝期。業者也建議中央規範由「不主動提供」改成直接不...
2023-03-07 22:36
3月7日
結束牡蠣養殖浮具污染 台南用PE塑膠取代發泡浮具
蚵棚保麗龍等發泡型浮具因會碎裂成細末危及海洋環境,原規畫去年禁用,因有反對聲音而暫緩,為鼓勵蚵農使用PE塑膠浮具,市府今年將讓蚵農以廢保麗龍換塑膠浮具,並爭取修改淺海牡...
2023-03-07 17:31
百年大旱、517大停電⋯⋯台灣近年氣候挑戰不斷,立委及學者今(7日)批評,「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沒有記取近年極端氣候教訓,也沒有納入國際最新科研資料。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每五年一期,第二期(2016~2022年)在去年底屆期,第三期(...
2023-03-07 10:24
歐洲議會2月14日投票通過2035年禁售新汽車和新柴油車的法案,以實現歐盟在2050年氣候中和的目標。法案原定今(7)日會員國投票後就可以正式通過,但隨著德國、義大利立場轉變,加上波蘭、保加利亞未表態支持,法案無法通過的可能性大增。歐盟理事...
2023-03-07 09:53
司馬庫斯及鎮西堡部落擁有原始巨木群,散發秘境魅力,更以我國首部以泰雅族傳統「Gaga」精神為基礎實施的特定區域計畫深具代表性。部落族人以農業為主、觀光為輔,近日因為一張空拍照,引發山坡地農業超限利用爭議。政治大學泰雅族知識研究中心上週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