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專題
2016-10-24 00:27
從青年到中年,李璟泓研究灰面鵟鷹已經十多年。不只灰面鵟鷹,其他生物他也關心,長期研究,視野因為野生動物不斷擴大。七年前,牠前往日本瞭解灰面鵟鷹的繁殖地,發現當地居民與大自然,溫和共存。
居民的生活方式與大自然長期交互影響,達到和諧狀態...
2016-10-24 00:26
看山嵐,與峰頭捉迷藏、看日月霜雪,引領山間變幻、看大樹,挑戰環境、看百花,努力綻放。在台灣,一趟登高能見到的森林變化,從低緯度到高緯度,跨越半個地球。1972年,四位登山前輩以奇險峻秀為標準,選出一百座山頭,稱為百岳,完成百岳成為登山資歷指...
2016-10-23 18:54
專題介紹:2016年新政府上任後,實踐選前承諾,逐步推進台灣能源轉型。不管是核能、燃煤電廠、太陽能、風機等的興衰與優劣,都引起社會關注及討論。相較之下,在此能源轉型版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新版《電業法》,卻顯得曖昧不明,社會關注度也不夠,因修...
2016-10-20 18:32
時序入秋,限電惡夢卻仍緊追不放。行政院今(20)通過《電業法》修正草案,近日將送立法院審議。行政院長林全表示,《電業法》修法已刻不容緩。
《電業法》修正預計大幅引入發電業,有助增加電力供應。但先前提出的草案版本引發可能圖利財團、電價高...
2016-10-16 22:14
每天早上七點到七點半,是小學生的到校時間,不過文府國小的學生比較不一樣,他們走進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查清楚,今天的空氣好不好。看不到、摸不到,空氣不太被人們注意,可是空氣的好壞,在文府國小是件大事。攝影:葉鎮中。
...
2016-10-16 21:59
屏東機場旁,有100多棟日治時期的飛行場宿舍,是全國面積最大的宿舍群。目前70多棟保留,60多棟面臨拆除危機,文化人士發起保存運動,希望留下完整的飛行場老宿舍。攝影:陳志昌、鄭嘉明。
打開深鎖的鐵門,屏東青年葉慶元,回...
2016-10-16 21:45
在這座以人為主的島嶼上,也許在離人不遠的山野,也許在湛藍神秘的深海,牠們一直都在。一群深愛動物的人,發起支持動物,他們說,一切要從理解開始。攝影:許中熹、鄭嘉明、彭璿。
人與人之間,難免有隔閡,人與動物之間,隔閡其實更...
2016-10-10 07:00
這裡是二仁溪上游,也是泥火山活動的區域,未來這裡將成為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掩埋場。居民無法理解,廢棄物為何可以填在河川源頭?攝影:陳忠峰。
在台南和高雄的交界,有一片特殊的泥火山,一座座光禿的山丘,彷彿從雲霧之中探出頭來,...
2016-10-10 07:00
台南是全台養殖重鎮,不時可看到魚塭、水車,賣力運轉;池子裡,魚群湧動,宣告豐收;有的魚塭,卻不斷出產廢棄物...。攝影:許中熹 陳添寶。
我們跟著台南社大研究員晁瑞光,來到台南麻豆一處魚塭,已經荒廢的魚塭,填了1/3,...
2016-10-10 07:00
台灣每年產生將近一百萬公噸的焚化爐底渣,為了邁向零廢棄,政府推動底渣再利用,原本一番美意,近年來卻頻出包。明明是零廢棄,為什麼反而讓土地受害沉淪?底渣再利用機制出了什麼問題?當底渣從合理利用中頻頻脫逃,管理制度的破網,該如何修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