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專題 | Page 72 | 環境資訊中心

年度專題

2018-07-17 09:59
日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談赴德訪問,激賞德國節能建築之餘,意外引發德國建築論戰,德國普遍使用的節能建築標準「被動式建築」也成為焦點話題。 被動式建築的原則是加強建築外殼的隔熱斷熱,以減少室內冷暖氣的使用。但也有人質疑,如果在台灣,被動式建...
2018-07-16 09:44
花蓮大震距今已經五個月,走在市區,當時倒塌的幾棟大樓——雲門翠堤、吾居吾宿、白金雙星,早已整平成為停車場,看不出一點震災痕跡。但是周遭部分房舍卻呈現些微的下陷、傾斜,居民有的撤離,有的繼續居住,地震的後遺症,至今仍沒有完全平復。 ...
2018-07-16 09:43
在人們開墾之前,山坡地是屬於森林的。一位農民,20多年前,決定把田讓給樹,為環境存住幸福。 迷彩帽下,一張沈靜的臉龐,在雲林縣古坑鄉土生土長的張萊恩,從小就跟著父親務農。熟練地在田裡穿梭,犀利的目光總能精準的挑出成熟的果實。在古坑鄉種...
2018-07-16 09:42
一場藝術創作活動,又將在成龍濕地展開,各國藝術家將大顯身手。年年舉辦藝術節,推動的目標,不只要為濕地增添新作品,更要為社區帶來幸福感,才是動人的意義。 2018年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在雲林縣成龍國小舉行,學童共同宣布今年藝術節的主...
2018-07-16 08:11
髒空氣、污水、紫外線對肌膚帶來的威脅,讓市面上的美妝保養品無不以「對抗惡劣環境對肌膚造成的傷害」作為廣告台詞,其實,很有可能的是——從清晨起床洗臉的那一刻起,我們的化妝和保養程序也在創造惡劣的環境。 塑膠柔珠被廣泛應用在美妝保養品之中...
2018-07-09 10:26
看起來晶瑩剔透的露珠,其實是個甜蜜陷阱,小昆蟲一旦沾黏上,就難以脫身,為了在貧瘠環境獲得更多養分,食蟲植物透過演化,發展出各種巧妙構造,然而,它們在台灣過得好嗎? 多雨潮濕的新北市汐止山區,是許多食蟲植物的重要棲地,光是道路旁看似不起...
2018-07-09 10:25
海天一色,少污染的台東,是嚮往自然的旅客的必訪之地。從台東東河鄉的都蘭鼻,一直到台東卑南鄉的富山村,統稱為都蘭地區。這一帶,風景秀麗,生活步調緩慢,吸引許多外國遊客前來朝聖。 來自新加坡的宛儀是第三次到台灣玩。每次都選擇住民宿。對住宿...
2018-07-09 10:23
下午3點多,黑水溝開始流動了。畜牧場廢水從放流口排出後,流入田間水圳,一路通往大排,流經村莊,這裡是雲林縣大埤鄉的豐田村,只要一講到以前乾淨有魚蝦的水圳,變成現在這副模樣,村民無不憤慨。 鏡頭下捕捉到的廢水畫面,只有水、沒有懸浮固體,...
2018-07-06 17:08
在過去五十年內,全球的塑膠產量增加了二十多倍,塑膠生產(包含生產過程的排碳以及塑膠產品本身的碳足跡)的碳排放量已經佔了全球碳排放量的6%,碳排量的顯著增加,也完全貢獻在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上。研究數據發現,塑膠讓石化產業變得更賺錢,原油開採的...
2018-07-02 10:12
「阿美族沒有垃圾這個字,我想說如果世界沒有垃圾這個字,那我們是不是沒有垃圾?」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這段話,是對自己,也是對世界的叩問。 拉黑子用海漂垃圾做為藝術創作的素材,一開始並非從環保出發,主要動機,源自於他對「垃圾」的疑惑。他回...

頁面

訂閱 RSS - 年度專題 訂閱 年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