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 Page 80 | 環境資訊中心

海洋

2020-05-28 17:59
討沰、討礁是馬祖居民在岩石上採集螺貝藻類的維生技術,馬祖進入潮間帶生物的盛產期,在退潮的礫石、岩縫有許多如淡菜、龜足(馬祖俗稱筆架)、珠螺、笠螺、鐘螺、蠑螺、石蚵、藤壺等海洋生物,馬祖居民利用鏟器工具「螺鉤」進行採集,透過豐富的潮間帶生物維...
2020-05-28 10:51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繼在湖西菓葉海域放流萬尾條石鯛後,今(27日)也在馬公虎井海域放流5000尾種苗,並同步於七美海域放流白棘三列海膽與銀塔鐘螺等,充裕海洋漁業資源。 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表示,為充裕澎...
2020-05-22 16:45
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在去(2019)年12月馬德里聯國氣候峰會上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由於氣候危機和集約化農業,海洋的溶...
2020-05-22 10:56
全球暖化持續對環境造成影響,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20日發布的最新一期指出,隨著地球升溫,南極洲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變綠」,藻類在融雪的表面上蓬勃生長。研究人員擔心,藻類會讓雪吸收更多陽光和熱量,反而導...
2020-05-20 22:27
高雄興達港轉型發展離岸風電與海洋科技產業,繼中鋼公司轉投資的興達海基啟用後,行政院「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三中心」預計今年8月完工,明年1月廠商進駐。 行政院經濟部在高雄興達港腹地打造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規畫「海洋科技工程人才培訓...
2020-05-18 09:49
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九(金門)岸巡隊第2機動巡邏站16日在金湖鎮昔果山岸際沙灘,發現1隻死亡鯨豚,經水試所初步比對為「寬脊露脊鼠海豚」,體長約135公分、寬約25公分,屍體腫脹,眼球脫出、頭部有明顯外傷,死亡原因不明,已交由水試所採樣冰存。 ...
2020-05-18 09:25
6月8日為國家海洋日,行政院海洋委員會17日以「搶救海洋愛地球」為主題,動員轄下海洋保育署及海巡署人員200多人,與嘉義縣政府員工一同到外傘頂洲淨灘,為今年的國家海洋日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參與淨灘的縣府員工說,外傘頂洲到處都有垃圾,很...
2020-05-14 10:40
今年4月25日,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MARN)[1]接獲民眾通報,發現一群小虎鯨迷航、進入高雄港第二港口,並有五隻個體擱淺死亡、一隻後送安置。5月4日,至少有六隻小虎鯨再度出現於高雄港更為內側的中鋼100號碼頭,海洋保育署協調各方...
2020-05-13 15:16
空氣中的超細懸浮微粒「PM1」不僅會傳遞到海洋,累積在海洋生物體內,甚至還會傳給下一代。國立中山大學研究團隊在沖繩海槽尾端的龜山島,帶回海葵標本,切片後發現,當中的黑顆粒中竟有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PM1」,濃度高的時候,甚至肉眼可見,而這項...
2020-05-11 10:53
恆春半島近期因為外海出現大量白帶魚,引發各地漁船南下狂撈,外地漁民發大財同時,卻引發不少亂象,包括船上飲食垃圾亂丟,以及加油量大導致當地漁民沒油可加氣炸狂譙。 海口港吳姓漁民表示,一趟船到後壁湖漁港加油要2、3個小時,但這些釣白帶魚大...

頁面

訂閱 RSS - 海洋 訂閱 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