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捕撈
2008-02-28 02:08
大賣場販賣以蒟蒻製成的「假海參」,背後可能因素之一是海洋資源枯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台灣自產可食用的海參種類已幾乎絕跡;國人嗜吃海參、魚翅這類水產生物的「海鮮文化」,使野生的經濟水產作物逐漸消失在台灣海域。
鄭明修...
2007-03-27 09:49
根據針對石斑魚種的首次詳細報告,如果沒有盡快提出更好的管理保育措施,全球162種石斑魚當中的20種將面臨絕種。石斑是香港和全世界價值數百萬美元活珊瑚食用魚市場的主要魚種,每公斤售價高達50美元(2.2英鎊)。
世界保育聯盟(IUCN)已將...
2006-12-28 10:01
11月3日出刊的《科學》(Science)期刊指出,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研究小組針對海洋健康狀況4年的研究,由於人類濫捕野生魚類和對水質的污染,2003年就已有將近29%的公海魚類處於枯竭狀態,若不改善,到了2048年,所有經濟性魚...
2006-04-18 15:24
配合墾丁海底珊瑚產卵,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舉辦「尋找墾丁魚明星」活動,只要參賽者在比賽期間以水中相機記錄到恆春海底超過50公分以上的石斑魚、鸚哥魚、鯊魚、龍王鯛等10種指標性珊瑚礁魚類,就可獲得墾管處提供的一萬元獎金。但卻因捕撈過度,1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