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做環保 | 環境資訊中心

辦公室做環保

2007年12月13日
文字:林燕如(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慶鍾(公共電視記者)

辦公室做環保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你我都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每個人平均在辦公室待8小時以上,卻很少有人想到在辦公室裡做環保,老生常談的像是隨手關燈、下班關閉電腦等,但還是經常有人忘記,比較內化成習慣的大多是回收紙張。辦公室做環保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你我都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只要小小的動作改變,或許在短期間看不到成效,但卻能影響深遠。

每天隨手買杯咖啡、不小心重複列印了好幾張、信封寫壞一次就丟掉、老是有人下班不關電燈或電腦,這些動作的背後,是否有看到辦公室環保的問題?

在台北有間辦公室很特別,他們會把垃圾拿來秤,還做成紀錄追蹤,它是博仲法律事務所。袁詩薇是事務所綠色辦公室小組的成員,負責紀錄垃圾量,如果垃圾量異常,也會提醒同事注意垃圾減量。

堆肥廁所這家公司的廁所也暗藏玄機,答案就在這條紅色的水管。沿著管線往外看,可以發現管線延伸到3個大鐵桶,裡頭裝的全都是雨水,利用回收的雨水作為沖馬桶使用,可以節省不少水費,也不會浪費乾淨的水資源,可說是一舉兩得。

事務所負責人文魯彬投注心力改善辦公室的環境,希望建立讓員工感到舒適愉快的場域,也希望能激發出員工對環境的關懷,因此設置了屋頂花園,讓員工放鬆身心接觸自然,並規劃堆肥廁所,讓員工對堆肥過程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文魯彬認為只要處理的方式適當,排泄物也能做最妥善的運用,廁所採用乾溼分離的方式,廢水會流到左側的5道水生植物池過濾,最後出來的水清澈透明,可以用來澆灌盆栽,是最天然的肥料。

綠色辦公室小組成員之一馬竣功認為,辦公室的環保可以分成教育跟執行兩部分,除了透過電子郵件灌輸同仁相關的環境知識,也經常舉辦減碳作戰的活動,鼓勵同仁參與環保行動,像是自備環保餐具、鼓勵爬樓梯、減少塑膠袋的使用等,馬竣功說:「永遠都還有可以做的」。

講求環保的辦公室離開博仲法律事務所,我們來到一處黑暗的辦公室,這是怎麼回事?這裡是高科技產業的台達電子,為了省電,員工自發性的在午休時間關燈休息。

每一年台達電都設定減少3%的用電量,今年的門檻拉高,目標鎖定減少10%。負責執行的人力資源部沈謙蓀副理,從耗電最大的空調開始改變,將密閉窗戶換成百頁氣窗,方便空氣流通,也能減少冷氣使用,電腦螢幕上的中央監測系統,也能讓辦公室的溫度維持恆定,照明方面除了燈具減量,警告標誌也改成LED照明,亮度沒變,瓦特數卻能降低1/7。

電源開關也透過分區控制,減少無謂的電費支出,還採取了水滴式水龍頭、省水馬桶等節水措施、辦公室綠化競賽等,幾個動作下來,公共用電的部分與去年同期相比,節省了20幾萬元,不但減少企業費用,也替地球少去負擔。

可以重複清洗的杯子從台達電的例子來看,企業進行硬體設備改善,讓員工生活在講求環保的辦公室內,自然也能感受到企業的文化,也讓環保的觀念生根在自己的內心。

不論是企業或是個人的環保行為,辦公室裡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比如電子公文系統、或是採購綠色標章產品、改用可以重複清洗的杯子等,只要從珍惜資源的心態去想,任何的行動都能有所影響。

過去,我們認為做環保會犧牲掉生活的便利性,那是因為我們習慣了消費資源,只要反過來想,節能當然也能變成習慣。辦公室做環保,或許只是行為上的小小改變,但就像是水面上的漣漪,將會一波波、一圈圈地,慢慢地擴散出去。

採訪側記

屋頂花園來到樓頂的花園,冬陽和煦地映照在臉龐,檸檬香茅、迷迭香的獨特香氣隨著陣陣微風飄逸而來。文魯彬指著其他的辦公大樓說:「這些都是欠債的花園。」從小在農場中長大的他,認為人應該要接觸自然環境,工商社會強調工作跟生活分開,好好認真工作,退休以後再去放假遊玩,在他看來卻是不健康、人格分裂的社會。應該把工作跟生活整合在一起,公司負責人也應該提供這樣的環境給員工,例如屋頂花園、托兒所等設施。給員工愉快的辦公環境,工作效率也會提高,更能激發員工的社區參與度,甚至對環境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