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COP21進度 環署明年1月起提五年減碳計畫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跟上COP21進度 環署明年1月起提五年減碳計畫

2015年12月10日
本報2015年12月10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由環保署長魏國彥所帶領的政府部會代表團,於上週前往巴黎參加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约第21屆會員大會(COP21)。大會將於11日閉幕,魏國彥與政府代表特地隔海召開視訊記者會,說明巴黎氣候大會的最新進展。目前情勢看來,眾所注目的巴黎協議可望順利產生,也將牽動國內減碳與能源發展。

環保署長魏國彥在巴黎連線召開記者會。攝影:陳文姿。

生效門檻低  巴黎新協定即將產生

攸關全球溫室氣體減量的京都議定書即將在2020年到期,聯合國急於簽訂新協議,但過去的氣候談判卻都以失敗收場。這次巴黎氣候大會前,185個締約國已提前繳交INDC「國家自定預期貢獻」,巴黎協議有好的開始,但能否達成協議,溫室氣體減量管理辦公室組長吳奕霖認為:審慎樂觀。

吳奕霖表示,協議草案的條文部分至今已濃縮至26條14頁(加上第二部分的決議文草案,共29頁), 巴黎協議生效門檻也較京都議定書低,只要50至60個國家簽署即可生效,光是歐盟國家就已超過一半,相信可順利達成。新協議預計2018年生效,2020年實施並接替京都議定書。至於INDC是否納入公約協定等相關細節尚未確定,可望周五(11日)達成共識。

五年減碳計畫  發展綠能扮要角

對於外界批評,國內空有減碳目標,卻沒有具體政策,魏國彥表示,根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減量目標以五年為一階段訂定實施計畫,等回國跟行政院長報告這次的巴黎大會觀察後,1月就會開始討論。

魏國彥說,要談溫室氣體,就不能不談能源配比。在計畫中,再生能源要達到最大量,在2030年將佔12.5%。至於其他能源的配比,例如燃煤、天然氣等,都在明年初一併討論。

「綠色氣候基金」助氣候行動  台灣拿不到但有商機

綠色氣候基金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FCCC)下的財務機制,以幫助貧窮的國家進行氣候行動。基金規模達1000億美元。對我國而言,綠色氣候基金的意義在哪裡?

魏國彥表示,台灣跟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比較接近,但我國也不是歷史排放量大國,所以不用交錢,但也很難去申請。不過,台灣有很多邦交國是島嶼國家,台灣可以扮演協助的角色,幫助這些國家展開氣候調適行動。

全球暖化減緩策略  從交通與能源下手

在氣候變遷減緩策略部分,依農委會參事張彬的觀察,重點在運輸及能源。張彬表示,我國已計畫加強軌道與公車服務,觀察各國努力後,覺得國內可以朝營業車輛電動化、充電設施、車輛技術等再加強改善,也應加強替代能源的綠色貨運。

在能源方面,全球大企業家如微軟、臉書、谷歌等與20個大國已成立「突破能源聯盟」(the Breakthrough Energy Coalition),承諾加倍研發經費,讓創新技術上市,帶動綠能產業。張彬認為,這有助於我國達成減碳目標,國內綠能科技發達,將成為國家發展重點項目。

台灣特殊政治地位  可望加入地區合作體系

魏國彥此行也希望爭取讓台灣在下屆會議成為UNFCCC的觀察員。他特別提出"inclusive",也就是包容廣納的概念,希望聯合國能接納有意願減碳的政治實體。

雖然台灣政治地位特殊,不過張彬認為,看到許多區域合作的趨勢,台灣應加以把握。他以祕魯跟法國推動的利馬-巴黎行動議程(Lima-Paris Action Agenda, LPAA)為例,指出這是國家、城市、民間共同合作的平台,目前已有5089個城市與民間組織參與。未來,行動可以由地方做起,不須倚賴中央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