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陷不驚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處陷不驚

2016年03月27日
採訪、撰稿:陳佳利;攝影、剪輯:張光宗

收攏驚懼的心情,206強震逐漸恢復平靜,過了一個多月,「土壤液化」這堂課還是很熱烈。液化不致命,卻會傷荷包。隨著土壤液化潛勢圖公布,正確應用圖資,以經驗換來成長,才是這堂液化課該學會的事...

土壤液化潛勢圖。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疏鬆的細砂、較高的地下水位,加上地震強烈外力,是土壤液化的三大要素。它容易發生在港灣、沿海平原、河口三角洲。這次206美濃地震,曾文溪的堤防就受損了。

不過最嚴重的災情,發生在台南市安南區,30多年前填平魚塭蓋起的民宅。溪頂里有14公頃都發生液化,整個安南區因液化而受損的房屋,有967棟。有的沉陷、有的傾斜,除了最嚴重的4戶,大部分居民面臨的是住家地面破裂。因為土壤失去支撐力,建築物承重結構柱下沉,造成一樓地板隆起龜裂,其實這些房屋的主結構都沒問題。

土壤液化造成嚴重災情。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液化不只影響房屋,維生管線與道路都受到破壞。受台南市工務局委託的顧問公司,緊鑼密鼓做測量。巷弄間,國家地震工程中心委託的團隊,也忙著進行地質鑽探。

對居民來說,土壤液化是頭一遭。家住安南的張先生,十多年前買房子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土壤液化。「我們又不可能搬,已經有叫技師來處理了,一些補助方案都還沒出來,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辦。」

因為地震,造成房屋不堪居住的,市府依戶口人數,補助6,000-10,000元租金,為期兩年,需要整建的受災戶則提供低利貸款。但有些受災戶連房貸還沒繳清,再加上這筆重建貸款,負擔將更沉重。

等不到明確方案,也不知道政府會不會一起做地盤改良,生活在歪斜的房屋中,有的居民會頭暈不舒服。有些受災戶則已經找來專家,開始扶正房屋。陳先生家是鐵皮結構,因為地震下陷了21公分。工作人員開挖了好幾個大洞,擺設千斤頂,用人力一點一點把房子扶回來。

於此同時,另一棟4層的水泥樓房,正在灌漿。屋主去年才花了700多萬,將房屋翻修完成,土壤液化卻導致房子向左傾斜,把隔壁住戶的鐵窗都壓歪了。廠商帶來特殊凝固藥劑,與水泥成比例混合後,順著管線,將水泥漿打進地底,凝固後的水泥就能產生支撐力,慢慢把房子扶正。

灌漿工法與使用千斤頂的頂升工法,是目前最常用來扶正房屋的方式,921大地震時,台中、南投、彰化、雲林許多因土壤液化受損的房屋,也都用這些方式。像一座位在台中霧峰的別墅,因為緊鄰鴿鳥坑溪,地下水位高,當時堤防側潰,房屋嚴重傾斜,現在已經看不出痕跡。

南投市貓羅溪畔一個社區裡,相鄰的建築,沒開挖地下室的三層樓建築,因液化而傾斜;有開挖地下室的五層樓房,反倒沒有受到影響。大地工程技師陳昭維表示,因為地下室挖比較深,液化土壤已經被置換掉,就不會產生液化。

如果是量體龐大的集合住宅,扶正成本相對高出許多,位在員林鬧區的九層大樓,當時採用的工法,成為重要參考案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林炳森教授表示,當時跟133戶住戶討論,花了1200萬,做灌漿、圍束、基樁,才順利扶正。

台中港修復工程。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當時,台中港也遇上液化問題,北區有好幾個沉箱式碼頭位移。最嚴重的3號碼頭,移了168公分。經過八個月修復工程,現在的1-4號碼頭,耐震能力已經提升到0.2 Kh(設計地震震度),4A碼頭也提升到0.17 Kh。

想掌握液化風險,得先掌握地震。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發展出一套獨立的港區震災速報系統,全台各港都設有觀測儀器,一發生地震,就能知道哪裡有問題。

以台中港為例,他們在一處空地設了十個井下觀測計。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研中心第一科科長謝明志表示,地震是破壞港最大的力量,一次921的修復經費,超過十次颱風的損失,是台中港遭遇最大的一次傷害。一旦發生地震,地震速報系統能在三分鐘內發布訊息,讓工程師知道該去哪裡修檢。

掌握風險,是面對問題的第一步,206美濃地震發生後,行政院長決定在一個月內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圖。3月14日起,民眾從地質調查所網站上,只要輸入地址,就能知道住家的液化風險。第一波公布的有雙北市、新竹、台南、高雄、屏東、宜蘭八個縣市,由地調所統整歷年來既有的鑽探資料,設計地震約五到六級震度時,各地區的液化潛勢,分成高中低三級。

這份圖資屬於初級評估結果,比例是1/25000,地圖上的一公分代表實際上的250公尺,提供國土、防災規劃與重大工程選址作為參考。地質調查所副所長謝凱旋表示,中央部會做第一級潛勢圖,地方政府依區域特性不同,必須進行精密度更高的調查。地調所則會提供將近43000孔的鑽探資料,協助製作更精細的液化潛勢圖。

當這份圖資引起社會對房市起伏的擔憂,也有人反向操作,買下完成扶正的中古屋。彰化員林的賴振龍就住在液化區,他說住在扶正的房子裡,感覺不出有發生過液化,這裡的房價比較低,年輕人才有能力負擔。

擁有潛勢圖還是不夠,未來這些不同等級的液化潛勢區,該有哪些規範?在一場由立委與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舉辦的公聽會中,主管機關、學者與環保人士討論活動斷層與土壤液化,如何與國土計畫、區域計畫相連接。

國土計畫法6年後才能正式上路,目前正進行全國區域計畫修正案,將活動斷層與山崩地滑地質敏感區,納入第二級的環境敏感區,不過土壤液化並沒有納入。內政部營建署長許文龍表示,目前公告的土壤液化潛勢圖,精度是1/25000,不能用這樣的精確度就限制什麼。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建議成立國家岩心中心,收集政府與民間所有地質鑽探資料,彌補現況資料的不足。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南區發言人陳椒華則呼籲,內政部應該將土壤液化區,納入全國區域計畫或相關法規去規範,建築法規一定要同步配套。

其實,目前建築法規要求的地質評估中,就有關於土壤液化的規定。大地工程技師陳昭維表示,目前的建築技術規則,有規範新建建物時,鑽探資料呈現的時候就要去做液化潛能評估。目前比較可惜的是,四層樓以下、非公眾使用的建物,不用做鑽探。而目前比較容易產生液化的,卻都是四層樓以下、淺基礎的建物。

位在台北市的社子島,就有許多這樣的建物,當年因為被劃為洪泛區而禁建,46年後,建築物老舊破損,居民不只擔心颱風,也怕地震。

2月,台北市政府剛辦完i-Voting,將以生態社子島的方向做基礎,搭配兩百年洪水頻率的保護標準,填土420萬立方米,將堤防拉高到9.65公尺,來進行204公頃的開發,但社子島是土壤液化的高風險區。社子島專案辦公室執行長易立民表示,在土壤液化區,建築技術是有辦法克服的,只是建築成本會不一樣。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表示,社子島是高敏感區,地震來了會產生很大的下陷,應該低密度開發。紀錄中,這一帶曾因大地震發生4-5公尺的沉降。為了要做某種開發,為了防止災害,又要加好幾百億預算,並不值得。

目前並沒有規定土壤液化區不能開發,但這項延燒全台的地質問題,挑戰著台灣人面對風險的態度。到底花多少錢才值得?中央與台南市政府希望在這次的災區中,建立示範區。內政部營建署長許文龍表示,詳細地質鑽探與評估現有建築之後,該如何補強或是不補強、直接都更拆除重建,哪個更合乎經濟效益,會由中央跟地方政府再詳細洽談。

地震防災與土壤液化公聽會。攝影:張光宗。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921時,雖然大範圍發生土壤液化,卻直到今年,土壤液化才受到關注,理性面對,不要恐慌,液化風暴,理解與面對,永遠不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