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轉型正義政策佔比太低 立委批原民會沒改革誠意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土地轉型正義政策佔比太低 立委批原民會沒改革誠意

2016年06月21日
本報2016年6月21日台北訊,林倩如報導

台灣有高達六成五的國土面積屬原民土地,然主管機關原民會未來的施政規劃卻僅有兩項與土地轉型正義相關。昨(20日)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至內政委員會就「105(截至5月)施政重要成果」及「未來施政重點」進行第一次業務報告,便遭立委批評土地議題於原民政策所佔比例偏低,看不到革新拓展面向。

第一部分施政成果說明12點工作,只有第十點「健全原住民保留地開發與管理機制,保障原住民族土地權益」與轉型土地正義相關;而第二部分施政重點則羅列八項施政重點,同樣僅有第五項「創造有利於原住民族之產經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第七項「擬定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劃,提升土地使用合理性」涉及原民土地,夷將・拔路兒強調,因應蔡英文總統九項原住民政策具體主張,延伸出62個工作項目,將全力落實。

原民傳統領域佔台灣國土面積達六成五,然原民會施政重點卻僅有兩項與土地轉型有關。圖為台東比西里岸部落空拍圖。圖片來源: 印象東海岸。

增劃編原保地進度慢  權利回復亦不多

恢復原民土地雖管道多元,不過,進展依舊緩慢。其一,在施政成果第十點,包括增劃編原保地、權利回復及推動土地使用合理化三個項目。自2007年執行「補辦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實施計畫」,去年2月並取消受理期限,改為常態性業務,累計至5月底經公產機關同意增劃編7963筆,面積約2537公頃;其中奉行政院核定補辦增劃編7733筆,面積約2482公頃。而輔導原住民辦理權利回復取得原住民保留地之土地所有權或他項權利設定,截至5月底辦理3475筆,面積約1387公頃。

民進黨立委陳瑩發言。圖片來源:立法院議事轉播IVOD。

多位立委反應,近十年增劃編原保地成效低,顯見缺乏地方預算、人力之現況,建議設置專案土地測量員,且增列為國考開放。

夷將・拔路兒承認,申請件數比預期的少很多,確實也遇到地政事務所人力、技術不足問題,23日將與內政部地政司進行協調會議,亦考慮交國土測繪中心或委外調查以解決測量需求。

另一方面,原保地轉租、轉讓原住民使用或低價讓與非原住民使用的案例連連曝光,原民會為解決爭議,7~10月將擴大進行實地查核作業(自2013年實施)。民進黨立委莊瑞雄以屏東枋寮、春日交界處承租林班地合法使用的農民為例,擔心原漢兩造爭端不斷。原民會回應,為讓土地真正回歸原住民族使用保障其土地權益,對於違反法令或租賃契約規定之土地,將督促地方政府配合收回,但轉回原保地後,原本的租戶仍可繼續租用,考核主要在釐清超限利用、非法占用等違規事項。

卑南族、民進黨立委陳瑩則舉例泰雅渡假村,高愛德為霧社事件賽德克後裔,為推廣文化而創辦,後轉租他人使用,已違反《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卻又無法收回,夷將・拔路兒表示,將請南投縣政府調查其違法租約狀況。

禁伐補償遲遲未撥  預計年底發放

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圖片來源:立法院議事轉播IVOD。

公告傳統領域部分,泰雅族、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再次呼籲,已經調查完了,當趕快公告資料,政策依循才有約束性,好減少糾紛。

她另補充,上月28日高雄市市長陳菊出席「原住民保留地權利回復頒狀典禮」,頒發110筆土地權狀予原住民權利人,面積約100公頃,為實踐新政府承諾、率先歸還原民土地,但整體來說,權利回復的取得速度還是太慢。

阿美族、國民黨立委鄭天財則表示,在這一波還我土地運動裡,雖《國土法》有納入《原基法》精神來立法,涵括原民土地的條文仍甚少。傳統領域根本不用等《土海法》早可公告。且基於《原基法》去年6月修正第21條第四項(註)之劃設辦法,而原保地六成以上屬林業用地,據去年12月三讀通過「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及造林回饋條例」規定,應研擬發布之兩項子法及規劃相關執行事宜,劃設辦法和補償進展均落後。

夷將・拔路兒表示,7月將辦理三場補償說明會,8月底截止申請。兩項子法「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實施辦法」需與農委會林務局協調,「原住民保留地造林回饋樹種株數及其檢測基準」擬於下月發布。他說,初估禁伐區域面積約8萬公頃,第一次原保地要進行這麼大面積的全面補償,行政程序會全力作業,預計年底發放。

※註:《原基法》第21條第四項修正為:「前三項有關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及其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之劃設、諮商及取得原住民族或部落之同意或參與方式、受限制所生損失之補償辦法,由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另定之。」

作者

林倩如

唸的是跨領域藝術和社會發展,而仰望著山野、也想奔向大海,書寫、行動、環境、多元差異文化,追求自由的移動,深邃回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