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太陽能廠崛起 能源局估面積2700公頃容量1.8GW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水上太陽能廠崛起 能源局估面積2700公頃容量1.8GW

2016年07月04日
本報2016年7月4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為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的目標,經濟部能源局力推水面式太陽光電。經盤點,台灣可裝設浮動式太陽能的水庫、滯洪池總面積約2700公頃,裝置容量初估可達1.8GW。可望在一~五年內陸續裝設完成。

水上太陽電廠近年開始崛起,美、英、日等國都有不少案例。台灣首座浮動型太陽能光電位於屏東,以於今年2月啟用。不過,礙於法規與獎勵辦法,台灣的水上太陽能電廠發展仍有許多限制。政府現正積極放寬相關規定,水上太陽能將成為台灣水庫上的另一種風景。

全台第一座浮動型太陽光電在屏東滯洪池誕生。攝影:李育琴

全台第一座浮動型太陽光電在屏東滯洪池誕生。攝影:李育琴

土地面積不足  水上太陽能崛起

陸地太陽能土地不足,不少國家已經轉水面建立太陽能電廠。2015年日本兵庫縣興建兩座漂浮太陽能電廠,發電容量2.9 MW,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漂浮太陽能發電廠。今年英國倫敦近郊水上太陽能電廠落成,以6.3MW將世界第一暫時移到歐洲。不過,2018年,待日本千葉縣13.7MW 水上電站完成後,世界第一將再度回到日本。

國內也看上這股水上太陽能熱潮,行政院正規劃滯洪池、水庫上裝設太陽能板。據能源局估計,可裝設水面太陽能的總面積約2700公頃,比地層下陷區的1253公頃跟台西養殖綠能專區的1100公頃加起來更多。

我國首座浮動型太陽能光電廠位於屏東大武丁滯洪池上面,已於2月啟用。阿公店水庫、馬鞍壩、鹽水埤水庫等處都陸續規劃中。

太陽能的架設時程快,但因部分地區須新增饋線以將電力併聯至台電電網,要達到能源局的目標,估計約需一至五年不等。

國內三大發展限制:土地法規限制、躉購費率低、容量限制

國內的水上太陽能發展受到三個主要限制。一是土地使用面積,因目前規定水利設施裝設太陽能板面積不得超過660平方公尺。因此,屏東大武丁水上太陽能只能裝設660平方公尺,裝置容量102KW。能源局表示已跟內政部討論,近期就會修法將限制放寬,屆時,大武丁的水上太陽能可望擴充至499KW。

二是獎勵辦法。目前架設水上太陽能是比照地面型太陽能裝置的收購價格,保證購電20年。但廠商認為,水上太陽能電廠成本比較高,因而投資意願低落。對此,能源局已在研擬新的獎勵辦法。

VIUDeepBay(CC BY 2.0)

漂浮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示意圖。圖片來源:VIUDeepBay(CC BY 2.0)

第三個限制是500KW以上(含)都屬電業法規範,但相關修法不易。所以,現階段屏東的水上太陽能發電計畫仍只能以500KW以下為主。

不過,台灣也有優勢,這次負責屏東水上太陽能浮動基台的旭東環保科技公司就是國內廠商,將早期製造養殖漁業浮台的經驗運用於太陽能的浮動基台。

颱風只是部分考量   水位變化與太陽日照才是重點

台灣多颱風,東北季風強勁,是否適合水上太陽能廠?能源局能源技術組組長蘇金勝表示,水面式太陽能板的下方有浮桶,可隨水位上下,位置會有錨定,不必擔心被風吹跑。

不過,地點的選擇則需多方考量。水利署副署長賴建信表示,水庫規模 、日照條件、水庫在地環境、水文特性(水位變化、降雨、蓄水、豪雨)都必須納入考量,以不影響水庫正常運作為原則。阿公店水庫因面積大且日照充足,已被列入示範計畫。

在太陽能板的維護作業上,水庫的水質仍是第一優先。太陽能廠商表示,一般的灰塵會在水面上作業,深度清理作業時則會以吊車將模組吊離水面,在陸地上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