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回顧:公視電視「我們的島」節目停播風波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06回顧:公視電視「我們的島」節目停播風波

2006年12月25日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撰文:張文珊;得票率:45%(票數:434)

公視電視「我們的島」開播長達8年的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深入台灣各角落追蹤環境議題,每週一、三晚間10-11時的塊狀時段,已養成環境關懷人士固定收視的習慣,至今,該節目仍是台灣電子媒體中唯一一個以環境紀錄為主的塊狀節目,也是環境影像紀錄最大的資料庫。然而,今年9月初,該節目卻傳出即將停播的消息,引起喧然大波,民間團體發起連署「我要我們的島」,眾網友紛紛上公視網站抗議停播。

這起風波的癥結是,大眾普遍認為環境議題在公共領域已經夠弱勢了,公視身為公共媒體,鼓勵都來不及,怎麼還能停播!誠如荒野保護協會前秘書長張宏林所說,已有調查顯示民眾生活的痛苦指數,環境問題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公視不是商業電台,沒有理由不認為環境議題是重要的。尤其在當前媒體環境下,專業投入環境議題追蹤與批判的節目並不多,像「我們的島」這類優質的節目,不僅要留下,更應該鼓勵更多電台仿效才是。

為了釋清大眾疑慮,公廣集團於9月15日對外召開討論說明會,針對未來公共電視新聞與環境節目的規劃提出了說明,也讓關注的民間團體與觀眾,有機會表達對於「我們的島」的肯定與支持。原來,公視新聞部高層解釋,公視在7月初與華視合併為公廣集團,因此經營階層對頻道內節目進行總盤整與評估,的確也考慮過調整「我們的島」撥出時段與型態,沒想到未定案的消息流出後引起大眾關切。該節目最後確認將繼續保留了下來,2007年起也將調整撥出時段至每週五晚間9時播出,較原本的冷門時段比起來,似乎環境議題在公廣集團內受到更大的重視。

「島」的產生,源於節目創始人袁乃娟發現台灣環境的被破壞已到了一個高峰,所以才製作了「島」出來,用意在呼籲大家重視環境議題。該節目自1998年開播以來一直扮演著守護台灣生態的角色,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也因其秉持著社會正義關懷弱勢議題,不受商業邏輯干預能提供忠實、客觀與透明的報導,普遍贏得好評,成為台灣電視史上持續最久,也是唯一一個塊狀形態的環境議題節目。

台灣這塊美麗之島逐漸破碎之際,外界期待一個發聲的管道,能秉持責任感和勇氣揭露真相,不輕易姑息。「我們的島」停播風波所引起的關切,證明了該節目長期來關懷弱勢、持續批判、半演環境發聲筒與教育啟發的角色獲得肯定。但另一方面也顯示,除了節目的存廢之外,各界最關心的是,公廣集團身為公共平台,在經費有限下面對民意期待,如何將資源效運用,仍是一大考驗,誠如台灣生態學會理事廖本全所指出的,公共電視是台灣難得的公共領域,但未來的前瞻一直過於模糊,對於環保這塊領域,應該要有更清楚的規劃。無論如何,未來公廣集團對環境議題的投注,仍將繼續受到大眾的監督與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