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是真實還是想像?《石油秘辛》揭露石油價格和危機真相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美好是真實還是想像?《石油秘辛》揭露石油價格和危機真相

2017年09月09日
作者:李怡萱

你曾想過如果時光能倒流,現在會如何嗎?我們有機會不用面對高油價和石油短缺,你相信嗎?影片以美國歷任總統演說揭開序幕,點出觀影的重點:石油的需求和價格問題一直無法解決,為什麼?怎麼辦?片中除了介紹新技術和乾淨能源的存在,論述降低石油需求的可能性,也帶領觀眾走過美國石油公司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歷史,見證壟斷勢力操控石油價格的手段和效果。

石油的問題千絲萬縷,能源的需求和價格控制是經濟問題。政商體制,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是政治問題。人民的生活習慣,對待地球的態度和價值是社會問題。這部影片以文獻整理、人物採訪、新聞畫面和統計資料穿插提問,試圖讓觀眾對石油危機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認識,終能有一個更聰明正確的答案。

石油秘辛 劇照。圖片來源:輝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秘辛》劇照。圖片來源:輝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影片的第一部分講述了歷史上降低油耗引擎的發明和技術消失停滯的故事。《石油秘辛》團隊試圖證明一公升汽油跑40公里以上不是天方夜譚。1946年的一款水噴式化油器,一加侖幾乎可以跑一百哩。1977年的蒸氣化油器也讓改裝汽車用一公升汽油跑了100哩。影片透過書面資料和受訪者帶出了第一個質疑:降低油耗的技術是否一直存在,只是石油公司刻意隱藏?導演再將鏡頭轉至美國的政商結構,描繪出一幅石油公司如何壟斷市場創造高油價,以金錢操控國會影響政策的寫實圖像。

影片也揭露了一個事實:市場價格由財團決定。天災人禍可以漲價,太平無事也可以透過控制煉油廠的供應能力掌握價格。當觀眾看到美國這個民主政府如何苦吞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果」,影片同時也解釋了當初種下這毒樹的「因」。

美國低廉的油價,在洛克斐勒和其合夥人1862年開始進行煉油廠的聯合整併後結束。洛克斐勒的標準石油公司透過併購、商業間諜及削價競爭等合法、非法手段進行收購,到1899年幾乎控制了整個石油工業的上下游。美國法院裁定將標準石油公司由一個全國性壟斷公司變成20個地方型壟斷公司,但原本的股權不受影響。結果洛克斐勒為首的股東們更加富有,仍舊左右著市場價格。

現在美國知名石油公司都是當初的分公司,而目前的趨勢是又再度進行整併。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是另一個控制石油價格的團體,只要該區域降低產油速度油價就會上漲。中東地區的政治局勢和開發中國家高速成長的能源需求讓石油危機加劇,政府發展節能科技和替代能源刻不容緩。

石油秘辛 劇照。圖片來源:輝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秘辛》劇照。圖片來源:輝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影片的第三部分總結了美國面對的能源問題和解決方案,提出包括生質柴油,氫氣車,燃料電池,電動車等已實現的技術。生質柴油可輕易融入現有的柴油體系,不需改裝也有相同馬力,發展綠色燃料也促進就業機會。但就如同石油公司買下了影片中的生質柴油公司,這些技術都未能獲得石油公司和政府的支持持續發展。影片結束於小布希執政時期,但故事尚未結束。

石油的功能多用途廣,但對空氣污染的影響也大[1],包括燃燒後產生的空氣污染引發呼吸器官疾病,廢氣煙塵又成酸雨影響生態和生活。廢氣中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被認為是氣候異常和冰帽溶解的禍首,極端氣候和海水水位上升的現象令人憂心。石油在開採,煉製,貯運,使用過程中都造成海洋污染,過去幾次大規模的污染事件都對環境造成永難磨滅的創傷[2]。影片時間有限未能談及石油和石化工業的製造品,但這些廢棄物都將造成地球永久的負擔。

根據國際能源署2014年的預測,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比目前水準增長37%達到峰值,這將給全球能源體系構成長期的壓力[3]。由於能源產地的持續動亂和缺乏能源政策,未來要滿足持續成長的能源需求是困難重重。除非民眾從政治和經濟勢力的合謀體制中覺醒,《石油秘辛》中的情節將不斷重演。在生活中力行節約能源,以換購節能小車,共乘搭載,多利用大眾運輸系統的方式都可以協助降低石油用量。以公民力量向政府施壓,要求政府發展綠色經濟和替代能源,才能在未來的石油危機和高漲的油價中掌握契機,延續台灣經濟成果也延長地球壽命。

《石油秘辛》紀錄的是美國石油業的歷史和現實,但看在缺乏天然資源的台灣民眾眼中,痛苦是感同身受,改變是更迫在眉睫。

註:

[1] Air Pollution
[2] Oil Pollution: Overview
[3] 國際能源署(IEA)12日在倫敦發佈的《世界能源展望2014》報告

※ 編按:本文為2014年環境線上影展《小確幸不幸》參展影片《終結石油年代》影片賞析文章。原刊載於《環境通訊網》,刊登日期2014年10月27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