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環保署第七任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開會,規定一系列的環評資訊「管制」措施,引起環保團體和記者一陣譁然,有人批評環保署長陳重信在「搞戒嚴」。沒想到後續發展更令人驚恐,環保署發函《自由時報》,以該報周富美「嚴重妨害公務」為由,不同意她採訪。環保署對新聞自由的基本尊重都沒有,較諸陳水扁總統、呂秀蓮副總統以至其他政壇人士,雖對不同立場媒體、記者冷言相向,還沒有禁止記者採訪的。解嚴20年,環保署竟行戒嚴之實,實在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應有的作為。
筆者23年前在《民生報》曾跑環保線,當時還沒有環保署,而是「衛生署環保局」,當時的環保局長是莊進源先生。莊進源雖受日本教育,作風保守,但我們仍認為莊進源確是對環保資訊最公開的環保首長。
衛生署環保局設於敦化北路台塑大樓的後棟,有人笑稱環保局「深入敵營」,當時並沒有「環保記者」而是「衛生記者」,跑環保局的記者可以自由出入局內各項會議,除了人事和招標等密級會議,包括每周的主管會議,記者大大方方走進去坐下來聽,寫什麼也沒有公關人員囉嗦。我對環保的知識、法令、政策、人脈等方面的知識,都是那時候建立的,我對莊進源的資訊公開政策十分感佩。
署長也曾列黑名單
後來環保局升格環保署,簡又新擔任署長,我和其他記者「依例」坐在主管會議中,簡又新就宣布未來記者不可旁聽主管會議,從此環保資訊不再透明,記者和閱聽人無法與聞環保政策的形成。個人認為,這是解嚴前後最大的新聞自由的退步,但和今天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周富美小姐也不必生氣,上了環保署的「黑名單」應該高興。想當年陳重信署長也是台灣海外黑名單,想回台灣也歸不得也,30年風水輪流轉,如今可以當立委、環保署長。環保署「黑名單」上的周富美,未來前途應該不可限量。
然而《自由時報》長期以來是和執政黨同色系的,自家記者被修理,報紙隻字未提,令人懷念當年的《中央日報》,一個沒有牙齒維護自己報社和記者尊嚴的媒體,會有好下場嗎?環保署不要忘了,如果不是當年記者配合,當報憂的烏鴉,不可能成立環保署的,如果環保署都把污染「消音」,今年立法院可以把環保預算刪光算了,反正已經沒有污染問題了。
陳重信也不要忘了,當年白色恐怖使您有家歸不得,今天卻把「黑名單」加諸爭取採訪權的記者身上,是錯估了形勢?還是受迫害者把痛苦轉移給別人的本能?
或許一葉知秋,反映出許多執政官員對未來的焦慮,以及官僚系統復辟戒嚴時期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