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縣大漢溪沿岸濕地形成生態廊道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北縣大漢溪沿岸濕地形成生態廊道

2009年07月21日
摘錄自2009年7月21日教育廣播電台北縣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北縣大漢溪沿岸人工濕地,今年10月以後連同礫間處理場,將有11處、132公頃濕地空間。一方面可以每日處理將近15萬公噸的污水,另一方面將形成大漢溪的生態廊道,提供環境生態教育和民眾休閒遊憩之用。尤其人工濕地都是現地取材,同時保留原有植栽,讓舊有生態獲得保留,並且發展迅速。

台北縣環保局利用板橋樹林之間鐵路橋附近的大漢溪右岸低灘地,設置浮洲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污水處理系統和佔地40公頃的浮洲濕地。預估礫間處理每日可以截流處理湳仔溝1萬噸的汙水,而台北縣境內最大的浮洲濕地也有3萬噸的處理量。

台北縣浮洲濕地,污水從流入到流出大約需要5天的時間,可以去除75%的污染量,但是不需要耗費任何電力。過濾之後水將回流到大漢溪和湳仔溝,而濕地生態延著大漢溪上下游其他濕地,將形成生態廊道,兼具教育、休閒和環保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