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的環保成績單】政府鼓勵防治污染及資源回收財務措施:31分 | 環境資訊中心

【馬總統的環保成績單】政府鼓勵防治污染及資源回收財務措施:31分

2012年05月28日
評分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去年此項評分為38分。

我們認為:

雖說產業逐漸轉型為循環型或高科技產業,但高科技的污染更難「看到」,在此完全看不到政府的股利減少汙染措施,由其它指標我們是看到了垃圾量、碳排放量的增加。

同時我們也維持去年的評語:

看不出此指標的延續性,似乎只是被動的防治污染;應該更積極的輔導產業轉型,甚至有階段性的補助重點。

定義與說明:

以政府各種獎勵及誘因措施,整體所花費的經費,作為政府對於產業結構與環境改善、污染防治的投入程度的反應。國內產業由污染性的或資源耗用型產業, 轉型至高科技產業階段,不論在技術發展與研發上,為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均需長期投注經費與人力從事污染防治及資源回收工作,此類的投資與研發所費不貲, 對於產業的生存所造成的影響極大,需要有政府力量協助相關產業,使污染防治工作與資源回收能更加落實。透過政府政策鼓勵,促使產業及環境邁向永續。(十)

比較:

年度

購置防治污染及資源回收設備或技術申請投資抵減證明(購置金額)(百萬元)

97

6,378

98

6,985

99

3,180

 

 

 

 

 

 

 

5月20日是總統就職日,6月5日是環境日,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每年會公佈永續發展指標,此一指標可以轉換作政績,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是第2度作此系列,試圖以民間的角度,作一檢視。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本系列主要依據「2010年永續發展指標」 評量結果,但撇除數據迷思,且已時隔2年,因此再佐以實際感受而評分,也許會被評為過於主觀,這是本會的再次嚐試,從永續發展指標的12項「面向」、41 項「議題」及90餘項「指標」三層次架構中,優先擇環保相關的指標,或合併指標予以評分,企圖建立有別於官方的另種檢視。

※資料與數據出自: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