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NGOs環境會議 緊盯中台灣大型開發案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全國NGOs環境會議 緊盯中台灣大型開發案

2006年06月05日
本報訊(吳斐竣報導)

2006年的全國NGOs環境會議,6月3日在台中靜宜大學舉行。這是會議首次移師至中部舉辦。除了象徵走出台北中心的思維,更是著眼於未來湖山水庫、八輕、台塑大煉鋼廠、1400億治水條例,都是集中在中台灣。今年會議規模也不若去年盛大,僅有環保署長代表出席。在一天的討論後,會議確認反對「行政院版的萬里步道、千里自行車道」;全國環保團體支持台灣生態學舉辦的「環境苦行」,並且支持環保人士投入選舉活動。

半夜水黑黑,咱的心也會黑黑會議在合唱團優美的歌聲中揭開序幕。「半夜水黑黑,咱的心也會黑黑,一條一條溪攏親像新像一條一條的命體」溫柔而有力的台語歌聲,唱出環保人士對台灣土地的心痛。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鐘丁茂致詞時,呼籲國人重視荒野的內在價值,荒野既是人類生命的起源,也是人類文化的根源,我們怎能對荒野予取予求?他強烈要求「荒野零損失」。

原訂因應總統出席而計畫舉行的「五大不永續議題票選」,也因總統不克出席而取消。大會的主題演講由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陳玉峰,以「在地扎根‧永續未來」為題,發表演說。陳玉峰以年近半百的心情,回顧過往,自問為何環保人士最後只能變成「殉道者」?但他也積極的提出,未來環保運動應該具備「生態創意」與「強化運動廣度」。他以台灣各種文化現象為例,質問環保生態人士,究竟要「賣」給現在人何種「夢幻與理想」?台灣生態環保界,始終沒有人願意切入商業經營管理,以致於沒有「唯大利是從」的人才?而在「在地扎根」上,他以靜宜生態所的創建理念強調,環保運動者應有學術研究的內涵,而不要受制於形式束縛。在教育的過程中,創造在地實踐。

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陳玉峰話鋒一轉,他表示13冊《台灣自然史》的最後3冊,將可以在2007年完成。之後,他將火力全開,轉戰媒體,為環境運動取得發言平台。面對公共事務的混亂,他認為政治人物的專業在於,道德、慈悲、公義與智慧,而這正是環保人士所具備的;切入政治,也就不可避免了。最後,他邀請與會者共同支持6月26日開始的「環境苦行」,更期待總統也能一起行走一小段。

環保署長張國龍致詞時,除了讚揚NGOs是台灣社會的防腐劑,並且再次肯定4月時的國家永續會議,真正做到由下而上的決策方式,也因而給接下來的經濟永續會議很大的壓力。對於濱南案,他除了自陳依法不得不公告的痛苦外,也表示這個案子已進入行政訴訟的程序,不必過於悲觀。

接下來的綜合討論中,各團體紛紛提出自己關心的議題。如環保運動老前輩方儉,提出鹿港反杜邦20週年的回顧;高雄三民愛鄉聯盟,表示他們想抗爭卻缺乏資訊;綠黨的徐文彥,指出政府徵收燃料費用來興建道路的荒謬;環保聯盟學生隊要求重新評估坪林交流道等等,需要討論的議題甚多。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張宏林,則表示儘管過去環保人士參與選舉的結果,都得面對票數稀少的難堪,但他正慎重考慮參與年底市議員的選舉。

在最後的綜合討論中,鐘丁茂對行政院推動的「萬里步道、千里自行車道」表示非常擔憂,他並不反對黃武雄當初的提議構想,但政府介入此事卻可能是一場災難的開始。這項提議,也獲得與會者的同意。

一天的議程,很快就到了尾聲。如同以往類似的會議,環保團體互吐苦水,尋求幫助的成分具多,而少能達成一致性的共同行動方案。接下來長達54天的「環境苦行」成功與否,或許正是個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