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冷水坑】之四、聽見一條呼喚你的河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走、讀.冷水坑】之四、聽見一條呼喚你的河

2014年02月16日
作者:孟琬瑜;攝影:陳理德

我必須承認這樣的一趟旅程,從找到舊地圖、萌生對於踏查旅程的期待,漸漸地轉變為悲傷甚至是忿忿不平。

我相信自己看見的不僅是河岸,也是人與河的關係,更是人對於河的態度、價值觀;我們的城市生活究竟是面向河,還是背對著河?我們的心中有條河嗎?我也這樣反問著自己。

回頭細讀張鏡濤「靈泉試茗」:「在山泉比出山清,冷水阬頭碧一泓」,對照今日種種見聞思緒,冷水坑溪顯然是為了科學園區而犧牲,隨著發展與人口成長,一再面臨人與河爭地,不斷被埋藏於新的城市規劃之下,從靈泉、仙水,變成沒有人相信它是小溪的排水溝,連我們這一代,恐怕都難以再回溯它「在山」之時。

冷水坑溪 埔頂路以下天然河道

冷水坑溪流過了關東埔頂路,終於擺脫水泥堤岸與溝渠的束縛,得到喘息,這是我們心目中的野溪應該長成的樣子。遠離了城市生活緊湊的步調,人與河的關係將顯得較為和諧了吧。然而,走近了水邊,仍不免會為河中散置的生活廢棄物感到震驚與惋惜;看似清麗的野溪,仍像一個被過度需索、掏空挖盡的母親。

冷水坑溪 柴梳山段河道地形圖

若稍微讀得懂等高線地圖,會發現冷水坑溪在這一段,以好幾個曲流通過柴梳山的左側,也因此切割出非常美麗的地形景觀。然而根據都市計畫,未來將會有一條道路開通,通過曲流1與曲流2的中點,以及曲流3和曲流4的一部分,接上公道五路。

冷水坑溪 柴梳山段河道曲流1

冷水坑溪 柴梳山河道邊蕨園

附近居民利用小小的河階開墾,種植起過溝菜蕨。

冷水坑溪流過柴梳山,另一側的河道邊是以收割過的水稻田

冷水坑溪流過柴梳山附近水稻田的河段

冷水坑溪流過柴梳山段的河道曲流2

冷水坑溪流過柴梳山段的河道曲流3

河流不斷的侵蝕,也將過去來自城市居民掩埋於此的生活廢棄物揭露。美麗的與醜惡的,在此形成強烈且諷刺的對比。

冷水坑溪 柴梳山段河道曲流4

這一河段很可能是冷水坑溪最不為人知的美麗:冷水坑溪再以曲流之姿切過柴梳山左側,形成貌似橘紅色峭壁的攻擊坡;然而,照片左下方卻留下大量被流水帶來,人類棄置、傾倒的工程廢土。

冷水坑溪 柴梳山段河道曲流4

冷水坑溪 柴梳山段河道曲流4

過了峭壁之後,河的兩岸都可見生活廢棄物或工程廢土。

下午四時,我們特地折回學校去接小咕嚕和小瑀魚放學,帶他們行走在自然河岸鬆軟的泥土,探看柴梳山附近形成的曲流,山壁浸染在斜陽中的美麗,人與自然間關係和諧的一面;也看見河岸傾倒的各種工程廢土、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在河岸的垃圾掩埋場。我們覺得,他們這個世代有必要同時看見美麗的與醜惡的,才有能力進一步反省與思索人與環境的關係。

冷水坑溪 離開柴梳山

離開柴梳山,冷水坑溪將會遇上另外一條主要道路公道五路。

公道五下的冷水坑溪 與背後的柴梳山

冷水坑溪的一小段先與公道五路平行,隨後以涵洞通過公道五路下方。

公道五下的冷水坑溪(曲流下游)

通過了公道五路之後,流到了另一側,竟然又是一個曲流!只是河岸仍堆滿了流水沖積帶來的工程廢土碎片。

冷水坑溪埤塘遺跡 公道五慈雲路口池塘

這可能是關埔計畫區遺留的最後一口完整的埤塘,位置在公道五路與慈雲路交會處附近。然而它的位置太靠近這兩條主要道路,為未來也很可能會被填平。

冷水坑溪埤塘遺跡 公道五慈雲路口池塘 大正版台灣堡圖地圖對照圖

冷水坑溪繼續北流,在埔頂路285巷,埔頂崁腳太子宮前,再遇上它的河道

冷水坑溪(上方) 匯入隆恩圳

冷水坑溪在這裡匯入了因為農田水利需求而開闢的隆恩圳。
與它的姊妹溪-柯子湖溪,一起化身為隆恩圳、汀埔圳,灌溉滋養著新竹市的農田。

隆恩圳 汀甫圳分水汴頭

汀甫圳 慈雲路橋下

汀甫圳 建功一路104巷段

冷水坑溪的水,流到這裡,已經到了清大附近。清大西院側門附近,可以看見這條水圳的一小段。

我在一週後的某場演講,聽到講者提出一個觀點:「人是一個社區環境是否能永續的關鍵。」或許可以更進一步地這麼說,人的價值觀與態度,將是自然環境與人為環境能否永續的關鍵。

這一條嗚咽著、傷心著,呼喚你的河流,我看見、也聽見了。

你聽見了嗎?

(全系列完)

後記:在撰寫報告與這篇文章的過程,我也試著想像自己是否能夠為冷水坑溪做甚麼呢?也許就以附近的耆老訪談為基礎,設計一個戶外教學活動,在下學期的生態區親子工作假期,帶著學校的親子家庭一同認識冷水坑溪百年間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