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系列】您是具有永續經營智慧的企業領袖嗎? | 環境資訊中心

【Cross系列】您是具有永續經營智慧的企業領袖嗎?

2013年10月15日
作者:夏洛克

圖片作者:Philippe Put,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34547181@N00/5462836242/,本圖符合CC授權使用。

您聽過「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嗎?
您知道企業營運與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的關係嗎?
您知道生物多樣性流失與氣候變遷對企業的影響嗎?

全球化使在地與區域、世界經濟之間有更緊密的互動,使企業的經營環境變得複雜多變。面對這瞬息萬變的時代,唯有了解企業潛在的危機,以避免危機擴大成無法挽回的災難,同時瞭知全球變遷趨勢,以掌握新的發展機會與方向,才有機會讓企業持續獲利、永續經營。

全球環境變遷:21世紀企業的機會與挑戰

除了全球化因素提高全球經濟的相互依存度,全球環境變遷也增加了企業經營的變數,因為一個地區環境危機(例如資源枯竭、極端氣候災難)也能夠透過全球經濟的高度連動,影響世界另一頭的經濟,導致企業所面臨的情勢更加詭譎多變。

當今全球環境變遷最主要的兩類為「生物多樣性流失」與「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是世界上各式各樣的生物及其互動關係所形成的集合,提供了人類生存所需的食物、飲水、衣料、建材、藥材等資源,以及淨化水質與空氣、減輕災害、分解毒物廢物等服務,因此不僅是企業,同時也是人類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儘管如此,生物多樣性目前正因為環境汙染與劣化、資源過度利用等因素而持續流失當中。根據2005年發佈之「千禧年生態系評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在經過檢核的生態系服務當中,約有60%已經劣化,或是遭人類以不永續的方式使用;此外,生物多樣性流失每年為全球經濟造成超過5,000億美元的損失。

圖片作者:Oxfam International,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8470194@N02/3058675172,本圖符合CC授權使用。

「氣候變遷」是指一段時間內氣候型式的波動變化。除了地球軌道活動改變、火山活動、洋流改變等自然因素,氣候型式也會受到人為因素影響,包括石化能源的使用、森林砍伐及畜牧業等活動。這些活動增加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與其他自然因素共同導致氣候型式的長期改變,包括降雨時空分佈改變、全球暖化以及氣候極端化,並且進一步造成海平面上升、水資源分佈改變、生物多樣性流失、氣候災難頻率增加,危及生活用水、經濟生產與生命財產安全。一項針對全球136個大型海岸都市的研究指出,如果沒有採取任何因應措施,到了2050年氣候變遷與地層下陷每年造成的水災災損將超過1兆美元,其中臺北的災損將超過64億美元。

把握契機的第一步:檢視企業營運與自然環境的依賴與影響

儘管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全球環境變遷同時也帶來企業調整營運策略的契機。為了因應全球環境變遷為企業帶來的機會與挑戰,首先得檢視企業營運對於自然環境的依賴與影響。企業營運與自然環境直接相關的部分包括:

  • 原料取得

圖片作者: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in Europe and CIS,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undpeuropeandcis/8099867489/,本圖符合CC授權使用。

有些原料是直接從自然環境獲取,例如野生動植物。有些原料雖然是來自人工的栽培飼養,卻還是會依賴生態系所提供的服務,例如農業栽培需要依賴自然界的授粉者(昆蟲、鳥、蝙蝠)協助授粉,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協助形成土壤、推動元素循環。

  • 加工製造

加工製造過程不僅會消耗能源與水,同時也可能會將廢水、廢氣與廢棄物排放至環境中。

  • 銷售運輸

商品銷售運輸會需要消耗能源,若是使用石化能源則會排放溫室氣體。

  • 其他

有些企業的營運會伴隨環境開發,例如營建業;因此若開發地點是在自然棲地內或周邊,也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此外,有些企業的主要業務不是生產商品而是提供服務,這些企業提供服務時所依賴的素材也可能是由自然環境所供應,例如觀光業提供餐飲服務所使用的食材是直接取於自然,或是在生態系服務的協助下以人工方式生產,而觀光區的自然景致與野生動植物,同樣也是來自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所提供的服務。

為擬定企業營運策略以減輕全球環境變遷帶來的風險,對於企業依賴自然環境的部分,應考量如何確保永續的原料供應,以及如何確保持續獲得生態系服務;對於企業影響自然環境的部分,應考量企業的營運是否會威脅自身原料與生態系服務的取得。此外,隨著全球環境持續變遷,相關規範持續演進,企業也應持續關注,使營運能符合規範。

走出永續企業經營的第二步:放眼新的機會、新的市場

全球環境變遷提供了機會,讓企業透過改善流程與產品設計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同時降低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此外,透過發展對環境衝擊較低的新科技,也提供了新的獲利機會。

圖片作者:JT,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environmentblog/7190919436,本圖符合CC授權使用。

在全球環境持續變遷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意識到自身消費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再加上對健康的重視,造成環境友善產品與服務市場的興起,例如有機農產品、永續認證的森林製品與水產品、天然美妝保養品以及生態旅遊。

其中有機認證及保育標章的農產品的市場規模估計將在2020年達到2100億美元,並且在2050年達到9000億美元,而經過認證的森林製品(如FSC、PEFC)的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150億美元,在2050年達到500億美元。即使不是直接從事農林漁牧業的企業,也可以透過選取對環境較友善的原料來源,並且降低產品製程對環境的衝擊來達到品牌差異化的效果;此外,由於近年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改善企業營運的環境衝擊也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

開始行動!

為有效因應全球環境變遷帶來的機會與挑戰,必須動員企業的所有部門,並採取整合性的策略與方案,這包括透過評估風險與機會、考量企業的優勢與劣勢以擬定企業營運發展策略,透過環境教育來培養企業對環境變遷趨勢的覺知與掌握,透過減輕企業對自然環境的依賴與衝擊以實踐企業社會責任,透過把對全球環境變遷趨勢的考量、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納入核心業務以形塑新的企業組織文化,使企業能夠持續因應新的機會與挑戰!

非關獲利:永續企業、永續社會

企業的經營策略是否永續不僅會影響企業本身能否持續獲利,也會影響社會的永續性。由於企業是世界上擁有最大財力的組織,在世界經濟活動扮演重要角色,與我們的生產消費緊密相關,同時也是主要的技術創新的來源,因此企業的營運是否永續將會影響社會能否在生產消費層面邁向永續的重要因素;再者,企業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所帶有的文化意涵(例如書籍、娛樂、消費性電子產品),也會影響社會風潮。

最後,企業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員工的組織,而許多人在一天當中清醒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待在企業,因此員工的行為準則、信念與價值觀會深受企業文化影響,而這樣的影響力也會進一步透過員工,影響員工家庭與社會行為準則、信念與價值觀。所以,永續的經營策略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本身持續獲利,如果有更多的企業變得永續,我們也能預見一個永續社會的到來!

您準備好了嗎?

根據第五版全球環境展望,目前生物多樣性仍在流失當中,物種滅絕的趨勢依然尚未減緩;在氣候變遷方面,全球表面溫度估計將在本世紀末增加攝氏3至6度。另一方面,許多企業已開始透過與學術界、非政府組織等單位的跨界合作,來減輕環境變遷對企業營運造成的衝擊,並且把握新的商機。您準備要讓您的企業邁向永續了嗎?

※本文與BiodiversityX同步刊登

關於BiodiversityX
「BiodiversityX」是一群熱愛、關心生物多樣性的朋友所組成的團隊,時而認真嚴肅,時而天馬行空。團隊的目標是透過分享關於生物多樣性的資訊、議題與點子,同時與大家一起腦力激盪,使生物多樣性與不同的領域、觀念激盪出新的火花,藉此讓更多人在生活周遭發現生物多樣性的蹤跡、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且在生活中找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下手處,進而重建人與自然間的和諧關係。

※ 「X」即「Cross」,我們將其意表為人類與生物多樣性的交會處是無所不在並息息相關。而BiodiversityX文章將每兩個禮拜於生物多樣性專欄中刊登,告訴您生物多樣性其實就環繞在我們的生活中,請您密切鎖定【Cross】系列文章,期待我們一起從周圍的小細節體驗生物多樣性的奧秘及重要!

【Cross系列】系列文章

【參考資料】

  • 第五版全球環境展望
  • Ehrenfeld, J. (2008). Sustainability by design: a subversive strategy for transforming our consumer culture. Yale University Press.
  • Sukhdev, P. (2008). 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European Communities.
  • Hallegatte, S., Green, C., Nicholls, R. J., & Corfee-Morlot, J. (2013). Future flood losses in major coastal cities. Nature Climate Change 3: 802-806.
  • IPCCC (2007).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Agenda, 6(07).
    Senge, P. M., Smith, B., Kruschwitz, N., Laur, J., & Schley, S. (2008). The necessary revolution: How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world. Random House Digital, Inc..
  • Bishop, J., Bertrand, N., Evison, W., Gilbert, S., Grigg, A., Hwang, L., ... & Vorhies, F. (2010). TEEB–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Report for Business. Executive Summary.
  • UNEP(2010)Are you a green leader? Business and biodiversity: making the case for a lasting solution. UNEP.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   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