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田有木 自給自足】台南之鄉:豆莢的種子,就是未來的希望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有田有木 自給自足】台南之鄉:豆莢的種子,就是未來的希望

2014年03月16日
作者:諶淑婷;攝影:黃世澤

台南農夫蘇榮燦,經歷了台灣傳統農業的衰微,走出用化肥、農藥催生高產量的迷宮,成立了「荳之鄉」,尋求「適地適種」的台灣本土非基因改造農作物,研發設計適合小農的機械設備,解決農村人力短絀的困境。他和妻子碧香明瞭,農民與環境是共生共榮的關係。

放在手心上,一顆小小的豆子顯得微乎其微,在蘇榮燦和碧香姊眼中,芝麻、綠豆,都不是小事,他們種下的不只是雜糧,而是為台灣保存下更多好種子,為未來的糧食留下希望。

蘇榮燦。(攝影:黃世澤)

約是25年前,在外打拼事業的蘇榮燦為了照顧日漸年老的父親,帶著妻子碧香回到台南佳里,勤奮的他擴大了父親代耕事業,服務周圍5個鄉鎮,每期耕作面積廣達二、三百甲,「農忙的那幾個月,我都不敢上床睡覺,只能躺在客廳椅子上小睡,不然一碰到床,我就很難清醒了。」

當休耕田地越來越多,代耕量下滑得快,農機所需要的石油,價格卻是漲了3倍,代耕業者不是黯然選擇停業,向老農民說抱歉,就是兼職苦撐。蘇榮燦也面臨轉型的挑戰。

「整地、播種、中耕、收成,一直以來我都是全部包辦,我可能比農民還了解他們的田地,觸摸過的土地屬性、看過的種田方式也比一般農民多,擁有這些寶貴的經歷,因此,我開始思考自己該做些什麼?我會種田,為什麼不種自己的田?為什麼要向別人買糧食?」

對於台灣糧食過度依賴進口,蘇榮燦非常不安,「一天三餐你吃了多少米?從以前美國送台灣麵粉,改變了國人吃米的習慣,現在吃米少、吃麵粉多。大家更不知道,國外以廉價基改豆傾銷台灣,國人吃的豆子,是國外囤積半年以上的基改豆。」於是,蘇榮燦10年前決定開始以友善環境的方式,自己種植雜糧。

轉型友善耕作,芝麻綠豆非小事

拒絕農藥和化肥的「友善種植」,在10年前的台灣農村就像是童話故事,滿懷壯志的蘇榮燦身後,是無條件支持的碧香姊。

一開始,兩人在田裡努力摸索幾個月,田裡是作物少、雜草多,颱風來臨前夕,擔心豆子泡水,碧香姊請工人幫忙採收豆莢,卻反被嘲笑,她只能低頭拜託:「這些都是種子,現在不採收,明年就沒有種子可以種了!」

儘管乾爽、日照大的台南很適合種植豆子,但是豆子比稻子更容易受天候影響,只怕遇到梅雨季、颱風季。作為專業豆農,蘇榮燦謹守農夫本分,每日記錄天氣、日照變化、溫度差與雨季時間,再配合不同品種雜糧的特性,遵循氣候與環境條件,規劃種植短期或長期的品種,並以稻子和豆子輪作,「豆子固氮,可以減少下一期稻子肥料的使用,越了解氣候與環境屬性的農夫,越接近我心中的『完全農民』。」

「種田沒師父、肥和藥咧落就有」,這句話道盡了現代農民的悲哀。曾經是施行慣行農法的大農幫手,蘇榮燦選擇成為友善耕作的小農,他立志,耕種的田要友善環境,他的雜糧要自創品牌,有包裝、也做網路行銷,他鼓勵更多人一起回家耕田,讓台灣的糧食不再依賴別人。

懶惰就吞涎,田裡沒有胖農夫

「農民不是一出生就是農民,要吃很多苦、流很多汗、晒很多太陽才能成為農民。」農夫是不在正午時分工作的,但蘇榮燦顧不得外頭日頭正豔,扛了鋤頭就到田裡修補老鼠洞去了。頑皮的老鼠亂鑽洞,讓田裡的蓄水流光了,蘇榮燦不放老鼠藥,「因為老鼠也是大地的主人之一,農民必須學著和老鼠和平相處。」

俗諺說「懶惰就吞涎」,勤勞的農夫有收穫,懶惰的農夫只能吞口水解饞。這句農村俚語也是蘇榮燦夫妻的自我提醒,農民努力付出不一定有好收成,但懶惰鐵定是沒收穫。

因為不噴除草劑,中耕機無法處理的田地角落,就由碧香姊和一對兒女拿著小鐮刀彎腰除草;豆子採收後,還要晒豆,人工篩檢出品質不佳的豆子做綠肥。無論天氣冷熱,農夫的汗水始終沒停過,蘇榮燦打趣說:「田裡可沒有胖農夫!」

農耕很累,但自古以來,哪一代農人不是這樣過?曾在外打拼多年,工廠作業員、業務員、保險員,一路走來,蘇榮燦眼中的農村生活一點也不乏味,只要在土地上播種,就能「無中生有」,而且農民一年總有2、3次重新來過的機會,一季又一季不停歇的播種與收成,只待農人做好準備。

農業的可貴在於自耕自食、自主性高,只要順應時節種植,就能期待好收穫,最重要的事僅是養活自己,有不足之處,就用自家產物和鄰家換隻雞、換顆蛋,能夠分享成果且一起成長,生活已然滿足。蘇榮燦將這樣的自己和概念相同的農友,定義為「未來新農民」。

從產到銷、製作加工,小農樣樣自己來

從產到銷,小農一手包辦。(攝影:黃世澤)

從大農的代耕者變成小農,蘇榮燦堅持「未來新農民」要有多樣性功能,能自給自足、降低耕作面積、品項增加,並能做簡易加工品,才能打破市場和通路的操控,決定自己作物的走向和價值。

他希望逐步走向計畫生產,衡量標準包括市場需求和田地面積,由於台灣缺非基因改造豆的種源,田裡收穫量一半是自家用和販賣的種源,另一半則歡迎消費者提前預定,參與並了解豆田種植過程,一起耐心等候豆子的成長。

「如果你身邊也有友善小農,請你支持、然後多消費,讓他能繼續為了你生產糧食、照顧環境。」蘇榮燦說著,一邊拾起一把被陽光晒得暖烘烘的黃豆,小小的豆子握在手中,竟有些發燙,那溫度讓農人的心發熱,大自然正用自己的方式,鼓勵農人再播下一把種子,再等候一季收成。

《有田有木自給自足》書封

有田有木 自給自足:棄業從農的10種生活實踐

作者:諶淑婷、黃世澤

出版社:果力文化
出版日期:2013-5-9
ISBN:9789868929418
本 書採訪10 對「棄業從農」的伴侶,離開了城市與穩固的工作,一家人來到農村,靠著雙手和土地生活。種田,不再是「等我退休以後」的事!他們的耕作法友善土地,透過雙 手與勞動,自己生產健康的食物,改變餐桌模樣,讓食物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這10種農耕生活的創意實踐,不僅是對親近土地與田園生活的嚮往,也是一場溫柔 而堅定的革命,象徵著台灣社會價值的深層轉變,他們是田間的革命家。
 
※本文不適用CC條款,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