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衝擊土地、文化與經濟? 原青:我們早已承受多年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服貿衝擊土地、文化與經濟? 原青:我們早已承受多年

2014年03月27日
本報2014年3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原住民的近況就是個借鏡,服貿只是在石縫中求生存的原住民身上,又壓下一顆大石。」不管服貿簽不簽,原住民早在土地、社會與經濟中遭受不公對待。

而10天來,立院內外的學生與群眾不但討論服貿協議內容,也暢談青年世代期待的未來。參與的原住民青年在現場找到彼此,連續5晚舉辦論壇,除了想瞭解自己為何需要反服貿,更試著設法找出與部落討論此事的方式,希望藉此正視目前的困境。

原青提出原民觀點的反服貿理由

原青盼做族語懶人包  向部落解釋服貿衝擊

原青學著表達自己的意見

原住民青年們參與反服貿者不在少數,從攻進立法院的成員到參與場外靜坐者皆有,起初多為各自行動,自上週六22日開始,由青年拉蓊發起,相約晚間在捷運善導寺3號出口外舉辦論壇。

原預計舉行2天,卻因參與踴躍而不斷延長。原青論壇中除了許多學者願意短講,小組討論時間也有數十位民眾留下,實際參與討論。

26日晚間的原青論壇,不但有東華原住民民族學院學生數十人加入,歌手張震嶽與舒米恩亦現身參與討論。

東華原民院師生將教室搬到濟南路上,實際參與反服貿

東華原民院表示,由於原民會日前發出新聞稿,指出「切勿聽信謠言,參與非法活動」。該院師生對其將反服貿黑箱活動定位為不法活動,感到憤怒,認為是不實指控。遂集體搭火車北上,到立法院外進行移地教學,並參與此論壇。他們認為,此舉不但響應學運,更重要的是,原住民學生有權利知道並決定自己的未來。

原青也提出,想編寫一些情境小故事,對兄長、族人說明服貿對部落的影響;同時向各方的族語老師喊話求援,希望能協助製作出服貿族語懶人包。

看似保留、實步步開放  原民經驗借鏡

立院外大小講座遍地開花,綜觀討論基調多為經濟、中國因素與個人就業衝擊。原青們幾日討論下來,卻認為服貿對原住民的衝擊尚有土地、經濟與文化三大項。

早在台灣加入自由貿易競爭後,原民便已長期承受這些衝擊並遭社會漠視;而服貿通過後,強大的中國勢力來襲,未來整個台灣可能都會面臨原民現今的處境。

例如,台灣目前擔憂中資藉服貿消滅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後取而代之,造成「老闆變成中國人」的窘境,被迫接受老闆所要、所想像、企圖推廣的價值觀。但對原住民而言,長期以來便是活在「老闆不是原住民」的狀況中。

靜宜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淑雅指出,以原住民保留地為例,所謂「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看似為了「保留」而設立,事實上卻是步步開放,美其名為「協助原住民進步」,卻只鼓勵大規模開發。回頭檢視原鄉中各種商號,真的由原住民當老闆的有多少?

大型開發消費原民土地、文化  債留子孫  

而那些大規模的經濟發展,卻留下了對土地的傷害,林淑雅以農業為例,認為量少質精價高的蔬菜不見得討得到便宜,若當中真有某些品項有商機,將造成大量種植單一作物才能滿足需求的狀況。「恐怕得把中央山脈都剷平才夠用了!但在耗盡土地以求供應別人後,我們後代怎麼使用土地?」

傷害土地,只為了讓少數大老闆賺更多錢,在原鄉虎視眈眈的各項大型觀光開發計畫中顯著可見。「現在就已經擋不住了,中資能投入更多時怎麼辦?」

目前原鄉賣地的招牌林立,令原青相當著急。財團大手伸進東海岸、日月潭、阿里山等原民地區後,並未真的帶動部落發展,反觀族人得到的工作機會,仍屬低階、危險及歌舞表演性質居多。林淑雅特別指出,目前可在許多渡假村、觀光景點看到所謂的歌舞表演,在不瞭解文化、一心只想促進消費的經營者眼中,將淪為滿足「有異文化風情」的娛樂想像。誰會管能不能、該不該唱跳這首歌?

舒米恩參與小組討論,思考如何將「反服貿」的想法讓部落也能理解

政府鼓勵菁英青年外移  恐瓦解原民社區、文化

除了單一樣貌而大規模的工作機會讓原住民遠離文化、傳統哲學,原青亦提出若政府鼓勵國內菁英青年外移,對原住民亦有隱憂。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賴淑娟指出,此舉將使部落人口再度流失,重演5、60年代部落年輕人流出的經驗,也恐使經營已久,近年漸有起色的文化復育與社區營造轉為困難。

賴淑娟指出,目前不少部落正在發展微型經濟,例如深度旅遊、生態農業,讓部落青年與婦女撐起自己的天空;反之,將阻斷青年返鄉做點事情的機會。

張震嶽、舒米恩相挺  要原青勇敢參與護文化

張震嶽日前在臉書上以「嫉妒」二字,指出原運從不曾受到同等關心的阿美族歌手Ayal Komod(張震嶽)也到場,強調自己的行動不只是為遠方的部落,也是為現場的原住民學子加油打氣。他認為原住民最應該保護文化,因為「這是我們的根,更是保護我們的盾。」

學運發生至今幾乎每天前往現場以歌唱為學生打氣的阿美族歌手Suming Rupi(舒米恩)更全程參與小組討論。

他指出,自己第一次參與社運,便是十多年前為了反美麗灣而挺身。「那時阿公他們說,我們做的是對的,但是我就還是很害怕。」回想當時他才19歲,正如目前的大學生一般。

因此他特別鼓勵原住民青年,「面對這些密密麻麻的遊戲規則,我們不要怕,我們要練習講出自己的意見,瞭解這個社會、也發聲自己的權利。不要怕,並勇於找朋友一起參與,我們原住民雖然只有2%,但是我們後盾很強。」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