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公投能否成案? 聽證會正反方針鋒相對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核四公投能否成案? 聽證會正反方針鋒相對

2014年08月07日
本報2014年8月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灣環保聯盟7月向中選會提交12萬份核四公投第一階段連署書,7日中選會為此案舉辦聽證會,收集各方意見供公投審議委員會審核,是否能正式成案,將在本月27日做出決定。

環盟於聽證會前舉辦記者會,喊出「核四公投、人民作主」口號。攝影:賴品瑀。

環盟再次喊出「核四公投、人民作主」口號,強調裝填核燃棒試運轉是核電廠正式商轉前的關鍵步驟,一旦插入燃料棒,核反應爐便遭到輻射汙染,想拆除與處置相關機具就得花更多錢,各種災變就有發生可能,因此訴求將選擇權還給人民。

但經濟部、原能會、台電等核工學者,則以行政院已宣佈要封存核四、裝填核燃棒試運轉並非重大政策等意見反駁,認為此案不合公投法規定,不應成案。

全國公投提案已過連署門檻  民間:中選無理阻擋

此案由環盟成員台大教授高成炎作領銜人,提出主文為「你是否同意新北市台電公司核能四廠進行裝填核燃料棒試運轉?」核四公投提案,從去年5月啟動連署,至今年7月交出12萬份連署書,超過原規定的9萬份許多。

民間曾多次發起地方性的公投連署,陸續有1994年貢寮鄉「公民投票」、1994年台北縣全縣核四公民投票、1996年台北市核四公投、1998年宜蘭核四公投等地方性公投。雖反核意見都佔多數,但由於當時並無公投法,因此不獲中央政府承認。2004年公投法正式實施後,公投於台灣首度擁有法律依據,此案即為第一次由人民提出的全國性核四公投提案。

高成炎表示,此次核四公投提案,除做了全國性的連署外,也以相同主文在台北、新北、宜蘭縣市進行連署,新北、宜蘭雖獲地方政府通過,卻遭行政院駁回;而台北市則在市府審核時就遭駁回。其中由前副總統呂秀蓮作為領銜人的新北市案,遭到駁回的理由便是「此案應為全國性公投」,因此他認為,如今全國性公投連署已過門檻,中選會沒理由再阻擋。

經長:與既定政策重疊,不符創制、複決權規定

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前往聽證會,強調行政院已宣佈封存核四,且是否重啟將由全民公投決定,認為此案與既定政策重疊,既不符創制也不符複決權的規定。

杜紫軍更澄清,雖然目前核四封存僅作了3年內的短期計畫,但並非如外界擔心的,只封存3年就會重啟。

核工學者:不應就單一環節公投

聽證會現場致力宣揚核能的清大核工所教授李敏則表示,裝填核燃料棒試運轉,僅是核電廠正式商轉前的其中一個重大環節,不應單就此展開公投,否則若此案結果不如反核人士的意,又繼續找其他環節來公投。

李敏強調,「核四的紛擾阻礙台灣發展,這個案通過了核四問題就不存在?台灣沒有時間浪費在不斷重複的事情上!」

對此高成炎回應,「你怕我會一直來亂嗎?」依照公投法,此案就算未過,他8年內也不能再發起公投,且收集連署書工程浩大,絕對不是想提案就提。但李敏仍反譏「你們有那麼多人、那麼多NGO。」

貢寮自救會:非核家園為既定政策

而事實上,公投法已經相關規定,在第33條第1項明訂,「公民投票案之提案經通過或否決者,自各該選舉委員會公告該投票結果之日起三年內,不得就同一事項重行提出。但有關公共設施之重大政策複決案經否決者,自投票結果公告之日起至該設施完工啟用後八年內,不得重行提出。」

李敏強調,他並非反對公投,但應就政策上討論台灣到底要不要核電,而非單就核四建廠的一個步驟。

但貢寮自救會總幹事楊火木反駁,在環基法中早已明白寫入「非核家園」,早是既定的政策,因此李敏的提議才是不需要公投的。

核能流言終結者:公投理由太聳動、反核團體過份擔心

也有一群年輕人自詡「核能流言終結者」,強調以科學理性看待反擁核雙方意見,他們指出,雖然公投主文寫得中性,採正面命題,但理由書上寫了「裝填核燃料棒試運轉發電,就會有輻射汙染、產生重大災變風險,而對廣大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等等,是過於聳動及誇大,也洩漏出了反核立場。

他們強調,並非裝填核燃料棒試運轉就無法撤除,並舉例說,美國曾有核電廠在試運轉後反悔,再把相關設施賣給其他電廠的經驗。流言終結者們更表示,是反核團體過份擔心,這些擔憂是多餘的。

此案理由書內容

環盟:面臨何種風險,要讓全國知道

環盟創會會長施信民表示,這些描述的確都是在說最嚴重的狀況,但就是因為要讓全國知道面臨的是這樣的風險。

一位從事醫療的民眾更反駁說「其實我最擔心的不是核電,而是過度自信的人性。」她強調,目前醫護體系完全沒有能力處理核化災,不應讓人民承受這樣的風險。

環境律師詹順貴強調,憲法第17條對於參政權的規定,寫明「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公投法的意義是協助人民以公投行使憲法保障的權利,當然要從寬處理,而非據此阻擋人民提出公投案。

此次核四公投是否能正式成案,則得等27日公審會的審議結論。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