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台灣「RCA事件」的賠償問題尚未解決,本月深圳又發生一例三氯乙烯中毒事件。
接觸三氯乙烯 女工皮膚糜爛
該事件最早由南方日報於8月22日披露,由於在工廠長時間接觸三氯乙烯此一化學毒物,中國大陸34歲的蘇女士患上了「毒性表皮溶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短時間內全身皮膚糜爛,肝功能嚴重受損,險些喪命。經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皮膚科團隊全力救治,近日終於康復出院。
蘇女士在深圳原特區外一個家庭作坊式的無名手機廠打工,需要用到含有三氯乙烯的電路板清洗劑來清洗手機螢幕。據家屬介紹,工作時,工廠讓蘇女士戴了雙層口罩,同時也戴了橡膠手套。不過由於廠房內開了空調,空氣不易流通。
接觸這種化學品近1個月之後,蘇女士的身上和四肢出現紅斑,並感到瘙癢。工廠附近的醫院按「過敏性皮炎」給予抗過敏治療,不料蘇女士病情迅速惡化,被緊急轉入港大深圳醫院皮膚科救治。
電路板清洗劑是電子加工廠常常用到的1種化學試劑,用於清除產品表面的油污、膠水、灰塵等髒物。電路板清洗劑中所含的三氯乙烯可通過吸入和經皮膚吸收,麻醉中樞神經系統,也可引起肝、腎、心臟、三叉神經損害。短時內接觸(吸入、經皮或口服)大量該品可引起急性中毒。
「藥疹」死亡率高達25%至50%
接診醫生王彬指出,蘇女士持續高熱;口腔內壁的黏膜糜爛,張口都困難;四肢腫脹,伴有大量水皰;眼結膜充血,產生大量分泌物;查丙胺酸轉胺酶高於正常值20倍,表明肝功能嚴重受損;白血球比正常值高2倍,說明體內感染嚴重。他據此判斷,蘇女士面臨生命危險。
中國大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港大深圳醫院皮膚科顧問醫生劉曉明教授與香港專家及團隊會診後,確認蘇女士患上毒性表皮溶解症。皮膚科團隊迅速制定了治療方案。經過1個月時間,蘇女士闖過了表皮剝脫期、感染期等難關,創面全部癒合,血液常規檢查及肝功能指標恢復正常,於近日痊癒出院。
據劉曉明教授介紹,毒性表皮溶解症是一種極其嚴重的皮膚病,屬於「藥疹」中最嚴重的一種。病人全身皮膚壞死脫落,口腔、外陰、食道、呼吸道的粘膜以及眼結膜也一併受牽連,並可能伴有高熱、肝腎功能異常、電解質異常等症狀,死亡率可達25%~50%。
處方藥需遵醫囑使用
為了降低市民患上重症藥疹的風險,劉曉明呼籲,需要用到類似三氯乙烯等有毒化學品的單位,必須對從業者做好有效的防護。有毒性的和容易引起過敏的藥物,患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而政府部門也要嚴格監管,絕不能讓患者在藥店中隨意買到處方藥,買處方藥一定要憑醫生處方。
勞工職業安全需受重視
近年來,隨著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往往會選擇忽視勞工的職業安全與保障,類似蘇女士的職業傷害事件已數見不鮮,這些事件無不表明勞工的職業安全應受到政府、企業與社會的廣泛重視。
- 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美國蘋果公司在華供應商—台灣勝華科技子公司、聯建(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在無塵作業車間使用價錢更便宜、清潔效果更好的正己烷替代酒精等清洗劑進行擦拭顯示幕作業,導致部分中毒工人留下永久性後遺症,被評定為職業病9級或10級傷殘。(資料來源:廣州日報)
- 1972年7月至11月間,美商淡水「飛歌」電子廠、日商高雄「三美」電子廠、及其姊妹廠「美之美」電子廠,連續爆發多起女工因吸入、接觸有機溶劑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中毒,致患肝病死亡的案件。(資料來源:苦勞網)
- 20世紀90年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在台期間,隱瞞使用有機溶劑氯乙烯與三氯乙烯的危險性,使員工長期透過皮膚接觸,或是飲用地下水,而直接曝露在致癌的環境中。根據2001年統計,在RCA桃園廠工作多年的員工,至少已經有1375人罹患癌症,包括乳癌、子宮頸癌、肝癌、大腸癌、鼻咽癌等各式惡性腫瘤,其中216人已過世。(資料來源:苦勞網、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