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鼓山廠開發案 民團現勘提產業活化轉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泥鼓山廠開發案 民團現勘提產業活化轉型

2014年09月19日
本報2014年9月19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高雄市鼓山路上緊鄰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台泥鼓山場圍牆內,怪手正不停趕工進行拆除作業,越過深鎖的大門內所見,大片廠區已經化為平地,獨留幾座巨大的水泥儲存槽矗立在北側,這座建於1917年的台灣第一座現代化水泥工廠,隨著都市更新發展的腳步,很快將走入歷史。

台泥代表認為儲槽不具歷史價值將拆除

然而台泥鼓山廠所代表的並非僅是高雄的眾多工業時代的工廠之一,文史團體指出,台泥鼓山廠的前身「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工廠,與日治時期以來高雄城市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脈洛關係。力求台泥鼓山廠保留和活化再生的團體和民眾,昨(18)日在台泥公司代表和高雄市議員張豐藤、連立堅的陪同下,首次進入廠區進行現勘。

這場現勘是依據8月8日舉辦的公聽會所要求,當時台泥並無派代表出席公聽會,而民眾迫切希望了解場區拆除狀況,以及尋求台泥的對口單位,找出台泥廠區開發是否有不同於傳統房地產開發的可能。

未來全區住商開發,僅留石灰窯、紅磚倉庫

佔地32公頃的廠區,未來預定開發為商業和住宅區,目前都市計畫變更案在內政部進行審議。昨日在台泥代表的帶領下,民眾進入已經幾乎拆除殆盡的廠區,現場僅可見位於柴山旁日治時期的三座石灰窯,以及北側廠區的紅磚倉庫、儲存槽等。

台泥工務部資深經理王健全表示,已經拆除的南廠並非日治時期的建築,也不具代表性,幾乎所有的工廠都有相同的建築,因此沒有保留的價值。位於柴山旁的3座磚造石灰窯,則是日本時代就留下來,雖然在台泥時代已經沒有使用,但仍保留至今,是有代表性的歷史建物。

「這3座石灰窯將保留下來,是我們和市府的約定,未來看看市政府這邊有什麼規劃,」台泥總務部經理李國源說。根據台泥的開發計畫,未來靠近山邊的區塊將是低度開發區,可能是不超過3層樓的住宅區,這些建築將不至於擋住柴山的天際線。

除了石灰窯進行保留,靠近場區外側的紅磚倉庫,也可能保存作為公共使用。紅磚倉庫過去是水泥包裝袋的生產處,文史工作者鄭耀翔指出,鄰近馬路邊的紅磚倉庫與一旁的槽體是一貫作業區,將水泥裝入水泥袋運送出去,而這個區塊就是台泥公司時期生產水泥的最佳見證。

不過根據台泥的規劃,這幾座巨大的儲存槽也將一併拆除。李國源表示,這些槽體並非日本時期的建築,也不是水泥工業獨有,槽體所在之處未來規劃為滯洪池,以及住宅區。而紅磚倉庫因具有時代特色,會予以保留,但如何規劃目前尚未有任何想法。

民團現勘日治時期三座石灰窯

民團:讓工業遺產活化,取代房地產開發

保存推動團體關心的,不只是幾棟建築物的保留。他們指出,台泥高雄廠是高雄邁入現代化的先驅產業,也是台灣現代土木建築材料的發源,這項工業遺產具有地區特色的發展條件,不應只是循著一般住宅商業區的開發模式,對於未來高雄的城市發展和轉型沒有助益。

保存推動團體很希望台泥鼓山廠能夠成為整合工業高雄資源,讓廠區整體脈落活化,營造創新產業的聚落,讓高雄工業城市轉型的關鍵。他們提出將台泥廠區活化使用的原則,希望能夠利用「水泥工業文化」和「柴山自然生態環境」的兩個利基點,來深化產業經濟發展的意涵。

他們指出,台泥產業經濟的再生有各種可能性,包括以產業招商取代住商開發,透過廠區活化推動高雄工業產業升級,或者引入台泥集團的雲朗觀光集團作為創新觀光產業等。這些讓區域活化的開發方案,希望能用多贏的角度,取代傳統房地產開發的思維,而台泥鼓山廠非常具有上述的指標性條件。

建立溝通平台 讓民眾參與開發案討論 

民間團體向台泥代表提出開發建議高雄市議員張豐藤說,地方文史團體非常關心廠區的保留價值,希望能與台泥公司建立溝通平台,由地方團體提供建議,未來商業區開發如何與這些史蹟做配套和連結,不僅有助社區的認同感,對企業也有加分效用。

對於文史團體的關注,李國源則說,過去本案與高雄市府做過很多次協商,也承諾會保留紅樓和石灰窯,並且在不破壞柴山景觀線的前提下進行開發,並非只是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

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工廠保存推動小組的鄭耀翔認為,本次現勘是台泥在市府要求下,出來面對民間團體的意見。未來溝通管道是否暢通,應該有個平台讓資訊公開,讓民眾一起參與討論。

鄭耀翔說,從台泥公司代表的態度看來,他們仍舊認為很多東西是沒有價值的,但是廠區空間有其特殊性,如何建構淺野水泥與台泥時代的對話,可以透過開發動線的規劃,將產業歷史的脈落建構出來。不希望這裡未來變成私人別墅、高級住宅區,造成公共開放性變低,動線的連結困難,因此有些原則性的把持,希望在未來都市設計和環評的細部要求上進行監督。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