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級農藥殘留數量修正的背後 看見氣候變遷下的果農困境 | 環境資訊中心
享綠生活

安全級農藥殘留數量修正的背後 看見氣候變遷下的果農困境

2020年06月28日
轉載自綠主張;文、圖:王玟喬

近年來,極端氣候對農業生產造成衝擊。2019去年對許多水果農友來說就是一個歹年冬,暖冬造成許多果樹花期混亂,甚至無法開花結果,產量驟減;加上乾旱無雨水,更造成農藥殘留。這個情況以多年生長期作物的水果尤為明顯,而此類水果近來不時遇到農藥殘留支數超過社內標準的困境。

例如農友喻嘉璧的蘋果,即因雨水不夠影響農藥代謝,儘管農藥的施用都與往年相同,但檢驗卻顯示農藥殘留量卻比往年要高、殘留支數也較多,因此只能以惜農品[1]上架。


葡萄果園於結果期會套袋防治病蟲害。攝影:王玟喬

氣候變遷下的果農困境

大多數果樹生命週期長,每個時期會遇到不同的環境變化及病蟲害侵襲。以芒果為例,從長新芽到結果都易被炭疽病、小黃薊馬、黑斑病等侵襲;而在長新芽時期,則特別有芒果葉蟬、介殼蟲及木蝨等危害而產生煤煙病;花期要注意白粉病,果實成熟期會有東方果實蠅叮咬,因此農藥的施用就必須針對不同時期的病蟲害更換。

此外果樹樹體高大,不利溫室等設施生產方式,幾乎都採露天栽培,更容易受到氣候及病蟲害的影響,因此果樹管理更為費時費力,農藥的使用也就難以避免。

加上近來氣候變遷的因素,已導致病蟲害期拉長或加劇的狀況,例如葡萄露菌病適溫為20至25℃,冬季溫度提高使發病期間延長;葡萄苦腐病菌發病適溫為24至32℃之間,在台灣夏季高溫期危害嚴重。此外,研究結果也顯示當溫度上升,果樹害蟲由卵發育成成蟲所需日數會減少,造成蟲害更難控制。[2]

綜合以上原因,適當且合理的農藥施用將是維持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若勉強多年生果樹施以有機農法,常造成果樹生命提早結束,也造成農友的損失與負擔。

低量、有效用藥 減少蟲害抗藥性

面對多年生果樹多在戶外栽種,環境管控難度高,以及氣候暖化導致病蟲害期延長的狀況,農友為了抑制病蟲害,只能適時變換農藥種類,或增加施用的頻率。然而,農藥支數檢測超過4種的狀況每年都會發生,不僅打擊農友信心,更影響農友生計。

合作社與農友是合作解決問題的夥伴關係,為此,合作社於2019年的產品進貨原則會議,針對歷年來較難以安全級進貨,且社員有需求的八種水果:蘋果、柑橘類、荔枝、龍眼、蓮霧、葡萄、芒果、桃品,修訂其農藥殘留支數在八種以下。合作社仍持續嚴格為社員健康把關,單一農藥殘留量並未放寬,仍維持衛福部公告的殘留標準1/2以下,且整體危害指標小於1的規範。[3]

而此一新規範也與現在農藥使用新趨勢相符合,隨著農業種植技術提升,農業防治用藥也傾向低毒性且不同時混用多種農藥,並適時轉換農藥種類的施用方式,在低農藥殘留量及避免病蟲害產生抗藥性之間取得平衡,農友也可降低農藥的施用量。

此外,協助我們檢驗的瑠公農檢中心的孔繁慧主任也曾指出,目前外界送驗結果,農藥支數約莫都在10種以上,而合作社超標的支數大約多在5~6種。我們希望藉由修訂安全級標準,讓低農藥殘留量的特定水果以安全級上架,而非以惜農品上架。


瑠公農檢中心協助合作社檢驗水果農藥殘留量。圖片提供:瑠公檢驗中心

支持農友減藥栽培路

開放某些特定品項安全級水果的農藥殘留支數,絕非走回頭路,而是讓農友在不可控的外在環境條件下,有一些轉圜的空間。若原先支持合作社理念的生產者,只能因生計考量,放棄走了許久的減藥栽培路,實為可惜。減藥栽培不只有看農產品本身農藥殘留量,我們還可以從更宏觀的視野去理解,支持願意減藥栽培的生產者,才能降低農藥對環境的污染。我們也會持續陪伴農友,提供友善、適用的有機資材資訊;並藉由農事管理紀錄,建議適當的農藥消退時機等措施,與農友攜手繼續努力。

註1:檢驗農藥殘留支數在4支以上、8支以下,經評估危害指標小於1的水果, 過往會以「惜農品」上架。
註2:參考張致盛、王念慈〈全球暖化趨勢對臺灣果樹生產之影響〉一文。
註3:危害指標為產品檢出農藥的數值除以該農藥法規容許量之比值的總和,在風險評估上,危害指標小於1視為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作者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主婦聯盟合作社以「共同購買」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產者的消費者,每月發行《綠主張》月刊,推動合作理念、綠色消費改善環境品質,以計畫性消費及合理價格予生產者支持,並透過食安教育,讓人與土地都健康。

前往>>官方網站粉絲團LINE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