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喜愛自然,書架上肯定擱著幾本大樹文化出版的書,或許是《台灣賞樹情報》、《台灣賞鳥地圖》、《台灣野花365天》;也可能是保育頑童傑洛德‧杜瑞爾的《希臘三部曲》、博物學家黛安‧艾克曼的《稀世之珍》……。「大樹」蔓生的枝葉,承載了豐富的生物相,創辦台灣第一個專業自然生態出版社、歷年獲獎紀錄甚至超過出版品數的幕後推手,就是總編輯張蕙芬。
1983年,甫從台大園藝系畢業的她,對未來是茫然的;當時,以文史出版品為主流的雜誌界,出現了一本以科學為題材的《牛頓雜誌》,引起她的興趣,就這麼踏進她傾注一生熱情的編輯世界。
十年科普雜誌經驗 埋下大樹種苗
1989年,牛頓出版公司新闢了《綠園藝生活雜誌》,由本科系出身的張蕙芬一肩扛起,當時市面上的雜誌並未如今日有著多元化的分眾取向,「這在當時算是嶄新的嘗試。」張蕙芬說,《綠園藝》銷售最好的時期,固定訂戶有兩萬本,加上通路零售,成績不錯。
後因與老闆理念不同,張蕙芬選擇離開,並在父親支持下,自行創業──決定從自然出發,「大樹文化」於焉誕生。
一株樹苗要長成一棵繁茂的大樹,需要漫長的時光,也需要風雨的洗禮。頭兩年出版了生態攝影家徐仁修的《自自然然》、《荒地有情》和《我家有狗》、《犬博物學》等狗話題叢書,並未打響名號。又一口氣推出8本世界精選大樹繪本,著重內容卻輕忽通路和行銷的情況下,賠去大半資本。「當時太年輕,什麼錯都可以犯、也都犯了,可繳了不少學費!」
傳播艱澀知識 樂當翻譯者
幸好,有一本書改變了窘況。自然科普類書在出版市場被歸為非主流、小眾領域,教科書式的圖鑑更讓一般讀者卻步,眼光獨到的張蕙芬試圖打破這點,用簡單、生動編輯方針製作的《台灣賞樹情報》,依據樹木的葉、花、果、皮、根,提出33樣辨認特徵,把冰冷厚重的專業書籍,轉化成易懂實用的工具書,打破讀者親近自然的界限。
《台灣賞樹情報》自1994年出版以來,銷量累積有近9萬本。這本書能存活20年不墜,關鍵就在於張蕙芬的編輯理念:「一個編輯最重要的就是扮演『翻譯』的角色,如何把艱深的知識,翻譯成一般讀者能夠理解、產生興趣的內容,對我而言就是編輯工作的核心。」
在讀者群中挖掘繪畫新星
除了「翻譯」知識,編輯這項工作也帶給張蕙芬料想不到的樂趣。譬如,挖掘出耀眼的繪畫新星。
1999年「台灣野花日記徵文」活動揭曉,10位獲大樹永久讀者的入選者裡,有個畫風精準細膩、卻又不失浪漫的「家庭主婦」最讓眾人驚艷,她就是後來出版了《林麗琪的祕密花園》、《我的自然調色盤》的實力黑馬──林麗琪。
「自然繪畫是一塊特別的領域,不只要忠於呈現動植物的細節,還需保有藝術性。繪者除了天份,更要有相關知識和觀察的耐心。」至今張蕙芬也只從讀者群挖掘出她一人,「足見專業繪者在台灣有多珍貴。」
談起林麗琪、徐偉、徐偉斌、陳一銘、傅蕙苓、黃一峰等數位合作的繪者,張蕙芬依舊感動所有與眾人不計較時間、成本完成一本本有精美繪圖的作品;或許正因為都有著熱愛自然的「傻勁」,讓她與諸位繪者、攝影者一直維持著是夥伴也是朋友的親近關係。
走過經營風暴 貴人伸援予新生
始終抱持著想讓更多人親近自然的心情,即便歷經了台灣書市的種種衝擊,甚至2005年底用盡父親張福溪投資的800萬元,而宣布結束營業,張蕙芬也不曾後悔投身自然書籍的領域。「一本書再怎麼好,如果曲高和寡,無法生存,仍是枉然。」願意坦然面對失敗的她說,嘗試過,也得到肯定,放手並不可惜。
大樹要說再見的公告一發布,同業與讀者惋惜聲四起。張蕙芬將所有在市面流通的書籍收回,清倉回饋讀者,卻料想不到,支持的讀者竟連贈品也搶著收藏,並意外接到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有意伸援的訊息。
為了不讓大樹這個質優的品牌和書籍消失,天下文化與大樹進行策略合作,由天下文化主導印製和行銷,大樹只負責策畫編輯。少了營運的負擔,回到更單純的編輯角色,不僅讓大樹重燃生機,也讓張蕙芬大大鬆了一口氣。從此,大樹更專注於台灣本土自然書籍的出版。
以食物為誘因 跟自然做朋友
張蕙芬說:「科技文明帶來了便利,卻使我們離土地越來越遠。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裡,正因為擁有知識,才能存活,而非被淘汰。自然知識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在這些知識裡,食物可說是最貼近生活、也最能讓人與自然產生「溝通」的橋梁。耗費兩年拍攝製作的《菜市場魚圖鑑》、《台灣蔬果生活曆》、《媽媽的廚房菜》等書,就是秉持這樣的概念。
在她的心中,引發大眾的興趣固然重要,傳遞知識的使命仍須堅持。除了生活面相的主題,重要的環境知識也不能不出版。《自然老師沒教的事3:河口野學堂》就是這樣的作品,「或許它不是那麼符合市場條件,但一本書被製作出來,一個主張就能被保存,一種聲音也能因而被傳遞。」
一本書被製作出來,一個主張就能被保存,一種聲音也能因而被傳遞下去。
回首31年的編輯路,張蕙芬對書的熱情始終不變,「怎麼用最好的面貌將每一本書呈現給讀者,都是不同的挑戰。」為了更心無旁騖地投入編輯工作,2013年大樹正式併入天下文化旗下,成為大樹書系,張蕙芬等於擁有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編撰她想帶給讀者的作品。
保育頑童傑洛德‧杜瑞爾在臨終前留下這段遺言:「一個沒有鳥,沒有森林,沒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動物的世界,我寧願不要活在其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要努力遏制人類對地球的可怕褻瀆。」張蕙芬持續用她的熱情,引領讀者看見自然、領略自然、愛上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