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玲在前面開路,我在後跟著,邊走邊滑,一邊抓住雜草小樹,唯恐失足。她已下到溪谷,我卻卡在半山腰,進退不得。索性一屁股坐下,一路滑了下來,幸好是輕裝,重心還能控制。回頭看看自己滑過的痕跡,雜草傾倒,像被山豬滾過一般,頗為狼狽。
向下滑了近100公尺,終於下到溪谷,眼前一條小溪,清澈見底,水深僅及膝,水面也只有數公尺寬,長滿綠藻的鵝卵石躺在水底。溪的上游有一片礫石灘地,岸邊佈滿灰白色的鵝石頭。
就是這裏了,荖濃溪的源頭,到此為止,今晚在這搭營過夜。
已是午後一點多,天空陰陰的,我擔心會有雷陣雨。
時間還早,習慣背著相機到處走走,在水邊翻翻撿撿,看到新奇的東西,就按下快門。水邊許多生命是夜行性,晚上才出來活動,白天躲在石塊及朽木下。
幾棵枯倒的檜木橫躺在溪中,阻斷流水,形成一個個小水潭,水深及腰但清澈見底。溪旁及溪底有許多巨石,在水流切割下,巨石也被劃出水道,成片的青苔鋪在溪旁的石塊上,像一片片綠色的地毯。赤腳走過,柔柔軟軟,冰涼沁心。望著四周參天古樹,傾聽水聲蟲鳴,人間仙境,何復至此?
果然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在水邊石塊下,發現了一隻臺灣山椒魚,圓鼓鼓的大眼睛,身體光滑溼黏,短短的四肢吃力的撐著身體和長尾巴,行動緩慢。這是一種有尾兩棲類,和青蛙是親戚。牠是冰河時期遺留的生物,一種活化石。上一個冰河期,平地溫度低,牠們還能在低海拔的平地生存。冰河退去,溫度升高,牠們逐漸向山區遷移,最後局限在高海拔的山區。這裡水質清澈,溫度低,沒有污染,生活環境可能像冰河時期的平地。幸好,臺灣有中央山脈,有東亞最高峰,否則山椒魚也將在臺灣消失。
小心將山椒魚放回原處,蓋好原來那顆石頭。回到營地,開始下起午後雷陣雨,出乎我們的意料,一連下到天暗。溫度開始下降,大夥升了一個營火,煮了一鍋熱湯,簡單吃了乾糧,雨還是下個不停。我攤開睡帶,它有一個防水外袋,不怕雨水,將帳棚留給裝備較差的同伴。撐開一把傘遮住頭,讓雨水打在睡袋上,露在外面的臉冷冷的,但睡袋裡卻暖和無比。
這是一個特別的夜,我睡在雨中。雨大,可以感覺到它滴在身上;雨小,可以聽到它落在遠處的葉片上,不同的葉片,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節奏。偶爾,一陣飛鼠嘶叫聲劃破寧靜的夜,卻打不亂這麼美的節奏。午夜一點,雨停了,滿天星斗,銀河清晰可見,彷彿一伸手就可觸及星子。
清晨醒來,天空一片蔚藍,沒有一絲雲氣,扁平的紅檜葉上掛滿水滴,不停的往下滴,在藍天襯托下,樹更翠綠。雨後的清晨,山上一草一木都特別翠綠,輪廓和線條特別清楚。
早餐是乾糧和咖啡。我喜歡早上的咖啡,讓人腦筋清楚。
餐後,陽光已經可以直射帳蓬,把淋了一天的裝備搬到鵝卵石上曬。拿著溫度計探探水溫,好冷,只有八度,水中幾乎沒有什麼水棲昆蟲。在冬天,這裡應該是冰封的世界。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