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民族國際會議 尋求在傳統領域實現「部落善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南島民族國際會議 尋求在傳統領域實現「部落善治」

2014年12月03日
本報2014年12月3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原民會1、2日舉辦「2014南島民族國際會議」,會議主題為「部落善治與原住民族發展-實踐及展望」,包括紐西蘭、加拿大、美國、澳洲、斐濟等國內外學者及民間團體參與,討論經濟發展、土地權、公共政策與社會福利。而這些議題的根本,多仍源於與土地的關係。

洪簡廷卉拍攝,斐濟與夏威夷學者帶領會議成員唱「This Land is Your Land 」

所謂善治,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工學系副教授高德義解釋,善治即「良好的治理」,也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談的是政府與公民合作管理公共事務。此一社會、市場、社會三者的新穎關係,對南島等地區的原住民來說,是一種渴望。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副教授 Awi Mona(蔡志偉) 指出,此次會議特別強調觸及原住民族的經濟治理、土地治理、公共政策治理,甚至是社會福利服務的良好治理。

台灣原住民由於長期處於非核心地位,不管是教育、就業、醫療等資源都有明顯的城鄉差異,政府也總以「給予」、「施予」的態度,從社會福利角度來「補貼」,而非原住民本就該「擁有」這些權利、權力的概念。

承認傳統領域權  原基法仍未落實

自2001年「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修法,將原民的獵槍、魚槍除罪化開始,台灣陸續在2004年修改森林法中原民的採集權,甚至在2005年完成原基法。其實台灣已逐漸確立原住民傳統習慣與文化權利,但對原住民土地、傳統領域及自然資源權利等如何更進一步討論,也需不斷與其他國家交流。

澳洲原住民族與托雷斯海峽島民研究中心研究策略部門主任 Lisa Strelein大談「解殖」。分享當地原民如何在傳統領域爭取原民治理,他認為應先承認原住民和土地與水域的關係,爭取到一個空間後,才能實際體現獨特的認同、文化。在此過程中,應提出一些過渡性的司法措施,而「傳統領域權」即是當中的重要手段。

但不只是台灣,許多國家的原住民與政府同樣面臨土地所有權、管理權的困難談判,政大民族系助理教授官大偉便指出,2005年原基法推出後,台灣政府雖已承認包含傳統領域在內的原住民土地權利,但落實上卻與原基法有很大差距。官大偉也指出,近來新一波傳統領域調查,仍在試圖拉近兩者間的差距。

傳統領域如何共管?  毛利Style重建法院

傳統領域能有什麼共管模式?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副教授Iacinta Ruru分享政府是如何與毛利族人一同治理城市。在2012年時,紐西蘭南島基督城發生嚴重震災,造成當地法院跟司法系統全毀。重建時納入當地毛利族人的聲音,一起規劃重建法院計畫。

當地毛利族人若有任何司法問題,就要進到毛利族人的傳統聚會所,用毛利族人的精神與方式進行司法審判。「就是要在毛利族的環境裡面,用符合毛利族的方式」,此做法改變了紐西蘭殖民樣貌,回復符合當地毛利人的精神。

還地於原民撕裂人心?  「療癒式法學」協助和解 

提及歸還原住民土地是否即是劍拔弩張造成撕裂?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Shelly Johnson提出「療癒式法學」作法。指出加拿大、紐西蘭、美國、澳洲都有原民法院,運用古老知識、教誨甚至長老靈性等發展了「療癒式法學」,共同面對之前政府對族人施加的欺壓、歧視等不公平措施;重新修補、連結並尋求和解。

Johnson表示和解的旅程當然非常漫長,但長老說,最重要的是要在過程中不斷地記得自己是誰。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