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自然公園首次捕獲黃鼠狼 夜間觀察目睹機會更高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關渡自然公園首次捕獲黃鼠狼 夜間觀察目睹機會更高

2006年07月06日
本報訊

臉部特寫(楊邵閔攝).jpg關渡自然公園成立以來,第一次在正式的研究調查中捕捉到黃鼠狼,將進行DNA分析以釐清和一般山區族群的親緣關係。民眾如果想要親眼目睹害羞的黃鼠狼,利用暑期每週六的夜間開放時段,可能機會較高。

黃鼠狼又稱為的「華南鼬」,過去雖然曾多次在自然公園內被發現,但台灣大學動物系教授林雨德在關渡自然公園內進行「巢鼠的族群生物學」研究計畫時,意外捕捉到一隻全身金黃的黃鼠狼;這是第一次在正式研究調查中捕捉到黃鼠狼。

一般山區的黃鼠狼夏季的體色較深,呈赤褐色,冬季時毛色會變淡,下唇及喉部常有形狀不規則的小白斑,但是屢次在關渡見到的黃鼠狼,都呈現亮眼的金黃,究竟關渡的黃鼠狼和山區所見的是否為同一種類?多年來已經成為學界一直想探究的課題。研究人員將利用這次機會進行採血,其分析DNA,進一步瞭解關渡平原黃鼠狼是否即為一般山區常見種類,或是實為另一獨立種類。

黃鼠狼生性害羞,以晨昏及夜間觀察發現的機會較大。民眾到關渡自然公園參觀時除了放亮雙眼,不妨利用關渡自然公園七、八月每週六的夜間開放時段。

夕陽餘暉過去關渡自然公園主辦的夜間觀察活動,都是以主題營隊報名的方式進行。這是園方首次以更開放的方式,讓民眾悠遊在夏日星空下。自然中心內的各項展示、多媒體影片放映、遊客諮詢、餐飲服務、紀念品區、發現心濕地定時導覽等,都將完整延長到晚間九點關園。(售票至晚間八點半止)歡迎大小朋友前來體驗晚風徐徐、蛙鼓蟲鳴,大都會中難得的靜謐。

 

黃鼠狼小檔案

英文名:Formosan weasel

學名:Mustela sibirica taivana

剛被捕捉的黃鼠狼(楊邵閔攝).jpg屬肉食目,貂科。台灣跨越低中高海拔不同林帶都有其蹤跡,但主要活動區域仍在山區森林或草原,以及這些自然環境與村落的邊緣地帶。

體長25~39公分,尾長15~21公分,雌體較雄體略小,長長的尾部幾乎與身體同長,一般以野鼠、昆蟲、鳥、鳥蛋為食,在關渡平原的族群主要以小型哺乳類為主,鳥類次之,也會捕食蛇及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