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EI首辦公民社會論壇 城市永續發展納人民心聲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ICLEI首辦公民社會論壇 城市永續發展納人民心聲

【2015 ICLEI全球城市氣候環境大會在首爾‧系列報導‧3】

2015年04月11日
本報2015年4月11日首爾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出身NGO的首爾市長朴元淳以廣於接納市民的聲音受到推崇,本屆ICLEI大會由首爾市主辦,在議程中首度增加過往沒有的「公民社會論壇」,邀請當地和國際NGO與會,共同探討公民團體與城市永續發展的議題,並將把討論內容做出決議提送至大會。

朴元淳在會中致詞時表示,NGO代表最基礎的公民聲音,不管是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在執政時,最終公民的意見才是最重要的,他承諾會把公民社會論壇的建言納入大會結論中。

ICLEI議程中首度增加過往沒有的「公民社會論壇」,邀請當地和國際NGO與會,共同探討公民團體與城市永續發展的議題。

批判綠色經濟  公民團體能否有不同的永續思維?

公民社會論壇主要探討主題為永續發展與公民參與,在城市永續發展的議題上,公民和NGO的角色為何?由於朴元淳在當選市長後,將NGO的組織和運作方式帶進市府,讓公務體系徹底翻轉,許多政策來自公民的倡議,以氣候變遷這個議題來說,由於公民的行動造就了首爾的減碳成效。

相較於大會議程內容所帶領的方向,公民社會論壇討論的內容更具批判性。究竟NGO的角色是什麼?是否足以代表大部分公民的聲音,還是只是跟著政府所制定的方向走?對於綠色經濟的路線,公民團體能否提出不同的方向和路線?

針對「永續發展」這個議題,大型國際會議如ICLEI或UNFCCC,所討論的方向仍舊是如何透過綠色投資和開發,創造所謂的「綠色經濟」,「但是那仍舊是一種開發形式,為何我們沒有另一種思維和言論,走不一樣的路?」韓國氣候變遷行動機構主席Ahn Byeong-ok質疑當前的永續發展論調,面對氣候變遷,公民團體提出的應是有別於開發取向的綠色行動。

韓國譚國大學教授Cho Myung-Rae指出,在推廣綠色經濟時,我們是否真的擁有「綠色思維」?還是只是做到表面的綠化,而非從生態的角度去思索政策方向?他認為面對氣候變遷,應從基礎著手,在思考綠建築時,不是去興建一座全新的綠能建築,而是如何用生態的方式改善和綠化既有建築。

左二為周教授。

除了綠色經濟  永續發展不應忽視社會正義

此外,Cho教授強調,社會公義在永續發展的議題上不應被忽視,當城市想要邁向永續,社福照顧預算的比例不應太低,在朴元淳市長任內即每年增加社福預算,這種「社會經濟」的實踐在韓國才剛剛起步。他指出,公民團體應代表公眾向政府提議政策方向,由政府來執行和達成,重要的是人民的聲音需要被聽見,公民團體應該要能夠代表大多數人。

台灣參與公民社會論壇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觀察,韓國社會有強大的公民團體,但是在環保領域的團體相較之下較薄弱,而朴元淳把NGO帶入市府一方面顛覆了過去的行政傳統,另一方面也因其態度不夠強硬,反核路線過於溫和而招致批評。

公民遊行  為首爾承諾而走 

上午大會中,首爾市政府用生動的多媒體簡報和具體數據展演首爾市「省下一座核電廠」的政策和計劃,並且提出第二階段的減碳目標,用「首爾的11個承諾」邀請各城市首長和代表一同致力全球的減碳行動。中午,首爾市政府在會場東大門設計中心外舉辦公民遊行,市長朴元淳邀請所有與會市長與他手牽手,共同為城市的永續未來而努力,一起「減碳,救地球」,希望為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注入新的動力。

首爾市政府在會場東大門設計中心外舉辦公民遊行。

首爾的承諾遊行。

下午各城市與會代表參加大會規劃的移動工作坊,個別參訪15個首爾市政府針對永續發展和環保的具體成果。其中有首爾最大的能源獨立建築「首爾能源夢想中心」,其使用能源比一般傳統建築少70%;還有能供應1850戶首爾居民所需電力的Amsa光電池發電站;Gangdong-gu城市農園,以及居民自主倡議透過建築改善讓老舊社區重生的Jangsu社區,此外還有綠色交通和生態城市等據點。(繼續閱讀系列報導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