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錢換回社會信賴 Freegan楊宗翰談無消費生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不花錢換回社會信賴 Freegan楊宗翰談無消費生活

2015年05月13日
本報2015年5月13日台北訊,洪郁婷報導

如果你存了一筆錢來趟小旅行,你會選擇搭火車,還是搭便車?多數人可能選擇前者,但在西方國家,卻有一群人即使有錢,也寧可站在路旁等待陌生人的善心,選擇搭便車共享一段旅途。

環境資訊中心副刊人氣作家楊宗翰,花了半年時間在克羅埃西亞體驗無消費生活,昨(12)晚應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邀請,首次在北市分享他的「Freegan」人生。

楊宗翰分享禮物經濟行動。(攝影:洪郁婷)

Freegan,就是心地善良的笨蛋?

因為前往克羅埃西亞當交換生,大學時期的楊宗翰意外開啟了Freegan之路。

沒有宿舍住的他,跟著沙發客一起住進一處廢棄屠宰場、和一群無政府主義者佔領空屋、吃菜市場、麵包店剩餘的食物、收集各處撿回的東西成立免費商店,過著不工作、不消費,但仍衣食無缺的Freegan生活。

不過要當個Freegan並不容易。在許多人的觀念裡,「不工作」等同於為社會的寄生蟲;而「不消費」的理念,更常被視為一群心地善良的笨蛋。面對社會眼光,楊宗翰苦笑解釋:「我們其實很渴望吃下自己種的有機蔬菜、想住在自己親手蓋的房子中,我們其實很貪心,絕對不是什麼聖人。」

楊宗翰表示,Freegan希望生活在彼此信賴、相互擁抱的社會;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彼此合作、建立正常的信賴關係。因為有著這樣的「貪」念,才會跳出來選擇不一樣的方式生活,企圖讓「正常人」反思社會的種種問題,而這樣的溫柔革命,和聖人或善良一點關係都沒有。

賣場剩食多的誇張 撿回來是剛剛好

佔領廢棄屠宰場期間,楊宗翰和其他Freegan朋友靠著菜市場賣相差、賣不掉的蔬果、麵包店的隔夜麵包,就已足夠10多人每日食用。有些Freegan還會到超市垃圾桶尋寶,從毫無異味的垃圾桶中,撿出整包整包的「垃圾」,全是包裝完整、尚未過期的各式食品,從生鮮食品、蔬果、乾糧、起司、牛奶到啤酒一應俱全。描述起第一次見識垃圾桶裡塞滿食物的震撼畫面,楊宗翰至今仍歷歷在目。

與他一起佔領空屋的夥伴Marco,更曾經在義大利的超市垃圾桶撿到兩隻完整的全雞。聽到Marco的分享後,楊宗翰難過地想:「雞到底為什麼生來要受這種苦?在受盡許多折磨後,最後卻因為沒有人購買,而被丟到垃圾桶變成垃圾,難道這就是牠們的一生?」講到這裡,楊宗翰一度哽咽,說不出話來。

他直言,正是因為現在的消費習慣,除了很多資源被浪費掉,更多東西在買到的當下,它的生命週期就停止了,導致社會上充斥著太多用不到的東西。即便如此,多數人仍陷在賺錢、花錢的迴圈中。

楊宗翰有感而發,分享一段故事:空屋裡有位希臘人,他藉由街頭藝人表演賺錢,但賺到錢後,他只會買瓶啤酒喝,其餘的錢便沿路分給其他需要幫助的人。「他之所以這麼做,純粹因為表演是他的興趣,而將得到的錢分給需要的人,才是他真正的工作。」楊宗翰說。

Free Hugs、故事Bar 「禮物經濟」找回社會溫暖

回到台灣的楊宗翰,並不急著在台灣佔領空屋或翻垃圾桶,而是依循「禮物經濟」的方式過活。

他目前正在「搭便車環島」,而他最想做的就是在全台各鄉鎮設立免費商店。不需要大店面、不用高昂的成本,只要一間閒置空屋,就能讓在地居民各取所需,也讓物品在需要的人手中重新獲得生命。

這次環島旅行出發前,他把替代役期間存下的薪水,全部轉交給媽媽,告訴她「記得每個月領5000塊出來,當作是我在工作拿回家的錢。妳領完時,也差不多是我回家的時候。」楊宗翰坦言,他確實算幸運,不需要負擔家中的經濟;但同樣地,他也不需要家裡的資助。

現在的他,白天在農場裡幫忙,學習自然農法,晚上到偏鄉書屋念書給孩子聽,有時帶著國外沙發客一起,到書屋與孩子分享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讓孩子知道,愛念書或不愛念書,並非決定未來生活的關鍵;偶爾,楊宗翰也和朋友一塊在城市街頭免費說一個故事,不求金錢回報,只想與路人分享生命的真實。

楊宗翰想用行動告訴人們,我們需要的真的不用那麼多;重要的是,我們還能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

楊宗翰透過故事bar,向民眾分享免費故事。(圖片來源:空屋筆記-免費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