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台鐵賣掉百年高雄港站 千人放風箏護鐵道園區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反台鐵賣掉百年高雄港站 千人放風箏護鐵道園區

2015年08月24日
本報2015年8月24日高雄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擁有百年歷史的高雄港站及鐵道,近年經高雄市政府指定歷史建築保留部份建築,並向台鐵局認養綠地,規劃成打狗鐵道故事館與鐵道文化園區,如今成為當地居民及遊客假日休閒、認識高雄港史蹟文化的空間場域。2013年並因此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國際宜居城市金牌獎。

不過,台鐵局在高雄港站2008年停止營運後,積極計畫開發這塊12公頃的土地,2010年透過都市更新,以提供高雄輕軌路廊土地交換,讓舊高雄港站變更為商業用地,並多次招商要進行開發,不過幾年來都流標。

今年台鐵局捲土重來,以土地面積6.01公頃公開招商。5月,交通部舉辦招商說明會,希望高雄港站都更案能引進民間資金,開發成區域型商業中心,預計將為台鐵帶來198億元收入。招商案經媒體曝光後,高雄市民才發現,這片百年歷史代表高雄鐵道文化記憶的場域,就要被賣掉。

高雄港站都更招商,藍色區塊為2015年底台鐵局預計招商區塊,圖片來源交通部招商手冊
高雄港站都更招商,藍色區塊為2015年底台鐵局預計招商區塊。點圖可放大。圖片來源:交通部招商手冊。

放白風箏救高雄港天際線  籲全區保留

為此,哈瑪星願景聯盟發起搶救行動,上週六22日號召近千名民眾,一起在鐵道文化園區放白色風箏,要求政府立即將園區指定為文化資產,全區保留,並讓公民參與鐵道園區的未來規劃。哈瑪星願景聯盟並在網路發起連署,獲得超過40個團體和1300多人連署。

千人放風箏拒賣文化資產。李育琴攝
千人放風箏拒賣文化資產。攝影:李育琴。

22日下午,許多父母帶著孩子,還有關心園區保留的民眾,站在鑲嵌著38股鐵道的綠地上,用白色風箏排出KEEP的字型,並高呼「高雄港站,全區保留!」隨後一起將風箏放向空中,除了表達反對商業大樓的開發破壞高雄港天際線,並訴求高雄市的願景應讓全民參與,政府不應將全民資產任意販售。

近千名民眾在打狗鐵道文化園區綠地上用白風箏拼出KEEP字樣。哈瑪星願景聯盟提供
近千名民眾在打狗鐵道文化園區綠地上用白風箏拼出KEEP字樣。圖片提供:哈瑪星願景聯盟。

哈瑪星願景聯盟總召周和勝說:「高雄港站絕對不能賣!否則,我們將會一併賣掉土地的歷史、賣掉記憶、更賣掉了尊嚴。」

聯盟發言人彭渰雯則說,之前台鐵多次招商失敗,這次招商不僅未對外資和中資設限,而在財團炒作下,當地生活品質會更為惡化,「高雄還缺百貨商場、商辦大樓嗎?」她擔憂百年的鐵道文化園區,淪為外資或中資的炒房地皮。

由於本案引起民眾關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在20日召開文資審查會,審議委員認為高雄港站及周邊舊港區鐵道線群具有歷史價值,因此決議將全區定為文化景觀,予以保護。

打狗鐵道文化園區保留38股軌道,是活的歷史文化資產。李育琴攝。
打狗鐵道文化園區保留38股軌道,是活的歷史文化資產。攝影:李育琴。

文化局指出,哈瑪星地區是高雄現代化發軔之地,且高雄港站及鐵道是歷史發展重要場域。文化局呼籲台鐵局面對地方保存文化資產的聲音,暫緩相關開發計畫。

不過,台鐵工會卻對反對開發民眾不滿,他們選在聯盟舉辦放風箏活動當天,也號召了數十位台鐵員工和親屬,到場表達捍衛台鐵資產,支持台鐵局招商開發。

台鐵工會:反對地方搶奪台鐵資產

台鐵工會理事長謝勝明表示,台鐵經營總是配合政府政策,即使不賺錢的路線也繼續營運,卻讓外界認為台鐵經營不善,虧損嚴重。現在台鐵的土地資產要進行開發,卻又遭特定團體加以阻擋,先是今年3月台北機場被指定為古蹟,現在高雄港站又以文創為名,不讓台鐵開發。他認為對台鐵員工非常不公平。

謝勝明強調,目前的招商計畫已經兼顧了鐵道紋理的保存,應積極引進民間資金挹注開發,對於台鐵累積虧損的一千多億元,才有喘息的機會。

台鐵工會放黑氣球與白風箏行動對峙。李育琴攝。
台鐵工會放黑氣球與白風箏行動對峙。攝影:李育琴。

工會擔心,繼台北機場後,高雄港站開發案又遭阻擋,其他如彰化扇形車庫、苗栗、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和台東舊站等台鐵的資產,地方政府都會以文化保存名義進行搶奪,工會認為這是「假文創、真圖利」。

對此,822放風箏活動召集人陳美子回應,台鐵員工是鐵路養大的,工會的說法無異是割媽媽的肉來賣。她指出,鐵道屬於全民的公共設施,怎麼變成台鐵的私有財產,而人民卻無權聞問?政府應保護鐵道文化園區的珍貴價值,要開發高雄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去蓋大樓。

高雄市議員張豐藤則說,鐵道屬於全民的公共財,且文化資產保存是全民的利益,不需經過台鐵同意。他指出,目前鐵道文化園區已列為文化景觀,未來台鐵所提的相關計畫應合乎文資法的規範。

彭渰雯表示,儘管園區已列入文化景觀,但對於開發計畫並無實質的約束力,民眾應持續監督,除了要求全區保留,政府也應讓公民參與未來的園區規劃,「高雄的願景應由全民參與。」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