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永續發展之可能圖像 | 環境資訊中心
李永展

鄉村永續發展之可能圖像

2006年01月02日
作者: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文化大學建築所教授)

由於受到都市化的影響,台灣的都市發展快速,使得都市空間急劇膨脹,對都會區發展造成相當大的衝擊:緊鄰中心都市的地區往往產生「卧城」現象(即白天在中心都市上班、晚上才回來睡覺),而外圍的偏遠地區則存在著高齡幼子的「中空鄉村」(即中壯人口外移的鄉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城鄉不均衡發展,因為鄉村的中壯人口外移,使得鄉村與都市保持著空間距離,因而也形成生態隔離,從而在環保生態上反而達到某種正面效果。這種現象不僅表現在空間層面,更影響到文化層面;中空鄉村不僅存在著一定的空間特徵,更存在著一定的文化特色。

理論上,中空鄉村的文化模式必定具有相當特色,而鄉村傳統在面對都市化作出回應時,經由文化模式回饋給地域空間便會形成地域性效果。因此在城鄉發展上便應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不必強求鄉村必須與都市在經濟上同步發展,而是應追求具地域特色的「在地發展」,引導其發展成爲永續鄉村。

鄉村的在地發展只有在保有其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才能發揮鄉村特色及文化傳統,如果鄉村生活方式被破壞了,鄉村傳統及文化特色如何保存?鄉村的主要功能是同時具有「生態保育、生活富裕、生産效率、體制有序」的永續發展理想,與都市作爲工商服務中心的功能原本就不同,但某些鄉村因為汲汲追求產業發展,使其主要功能成爲工商及服務業,徹底改變了鄉村的三生功能,造成了「城不城、鄉不鄉」的窘境。

當然也有少數鄉村產業發展成功的案例,這些鄉村的功能大都定位在生態旅遊、休閒農業、及民宿等面向,這種具特色的產業發展在某種程度上維持並拓展了鄉村生活的特色,因而可向都會區的營生展示了地方傳統和文化特色。儘管有少數轉型成功的案例,但產業發展仍只是一種手段,不應把它當作是目的,對於鄉村綜合發展的格局是如此,對於傳統建築及聚落的保存維護更是如此,尤其是許多鄉村的傳統建築或聚落,是否一定要變更作為產業發展便值得深入探討。

都市化是一場寧靜的革命,因爲都市化不僅改變了鄉村的生活方式,更改變了鄉村的文化特色及價值觀,雖然生活方式是價值觀的物質面基礎,但價值觀有其獨特性及地域性。鄉村居民的文化特色及價值觀在都市化的影響下,已産生重大的改變,而且他們的價值觀對鄉村生活方式是具有挑戰性的,因此,對於文化價值的判斷必須融入文化主體的生活,並以其邏輯方式進行反思。當然,理解並尊重文化主體的價值判斷及取捨,不能也不應推論出鄉村即將破產,因爲從宏觀的角度而言,城鄉之間存在著某種互補關係,這種互補關係在面對都市化挑戰時,將提供城鄉永續發展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