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為了將生態工程理念具體落實於公共建設,於今(2006)年7月至12月,特別針對各級政府興辦公共建設之專業工程人員,舉辦河溪整治及道路工程講習,講授河溪水域及道路等主要工程項目之生態工程設計原則。13日應邀出席第一場「河溪生態工程講習」的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教授林鎮洋指出,生態工程著重的是「該強的地方要強,該弱的地方不要這麼強」。
這場在台大水工試驗中心的講習會,除林鎮洋以外,尚有巨廷工程顧問公司梁文盛博士、中興大學水保系教授林信輝、台北縣政府簡任秘書吳建興,及雲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彭瑞麟等多位土木工程與水利專家,就河溪水域生態工程的理念、設計與施工各面向,進行實務與理論兼具的講解。
林鎮洋首先講述生態工程的意涵與興起,他表示,民國70年代,台灣十大建設正在起步時,當時的土木系是大學選填志願時的大熱門,而鋼筋混泥土就是文明的代名詞,土木人以「你是石子,我是沙」來說明對工程建設的熱情憧憬。不過隨著環境權的意識抬頭,國外對於生態工程的理念展現具體成果,兼具環境永續與經濟的工程開始受到國內重視,921大地震,震毀了以往引以為傲的工程開發建設,「生態工程」便在這時發揮了全面而具體的影響。
不過生態工程後來又因七二水災而落入工程界批判的對象,他說:「是不是堆堆石頭、種上綠藤就是生態工程呢?」許多人因此掉入了陷阱,未能了解生態工程的真正意涵,而一味將大地能量釋放造成的破壞,怪罪於生態工程不如鋼筋水泥建築堅實。他表示,生態工程著重的是「該強的地方要強,該弱的地方不要這麼強。」而總結生態工程的最終意涵,他認為是「生態友善式的工程或保育方法」。因此,他鼓勵民間團體聲援勇於任事的政府官員,在落實永續發展的作法上給予支持。
生態工程的概念落實於河溪水利建設,在規劃、設計、材料應用和施工上,皆需完整全面的考量,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各水利工程建設學者專家就河溪生態工程做進一步的講解,講習上並有國內外生態工程應用成功的案例說明。現場參與政府公共工程的工程人員,包括承攬各級政府工程之規劃設計、監造之執業技師、顧問公司與施工階段之營造廠專業工程人員,在聽取一整天的專業講習後,往後在公共工程的設計、規劃及興建上,以生態工程的觀念和技術具體落實,才是兼具保護生態與永續發展的務實作法。
公共工程委員會表示,開設生態工程講習是為使實際參與公共工程的相關工程人員對生態工程理念有正確之認知,並灌輸工程新思維,以奠定工程建設永續發展之基礎,營造生物多樣性的生活環境。公共工程委員會今年預計辦理48場講習,每個月分別於北、中、南、東等四區舉辦,相關訊息已經公布於生態工程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