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報報】鯨豚擱淺怎麼救? 獸醫師來開講(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你來報報】鯨豚擱淺怎麼救? 獸醫師來開講(二)

2015年11月09日
本報2015年11月6日台南訊,公民記者瑭芯報導

擁有將近80次的鯨豚救援經驗,野柳海洋世界獸醫室主任陳德勤,以在野柳海洋世界26年的經驗,受邀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保育中心與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合辦鯨豚保育志工培訓研習講師,分享鯨豚海岸擱淺現場醫療照護與後送。

鯨豚擱淺來求醫 病因竟是海洋垃圾

陳德勤說,野柳海洋公園負責疾病與照顧的海洋動物,主要有鯨豚、海獅和海龜;1990年澎湖沙港屠殺海豚事件發生,引起國際媒體高度重視,予以報導,繼而在同年8月將鯨豚列為保育類動物,禁止捕殺時,他開始積極收集及研究海豚的各項資訊。因此,野外鯨豚擱淺也會去幫忙。然而在診治鯨豚時,他發現得病因素很多來自於海洋廢棄物誤食。

陳德勤說,救援擱淺的海豚常發現肚子裡有許多垃圾無法消化,而且垃圾綁住牠們的食道,使牠們無法進食,導致鯨豚慢慢變瘦,最後擱淺、死亡。

擱淺鯨豚也會插胃管,觀察胃內情況,正常胃液應該是洗米水顏色,如果是黃色代表胃出血,若有油臭味和塑膠袋,就給予胃鏡檢查,看看胃裡面塞了什麼東西。

解剖發現胃袋裡滿是塑膠袋。圖片來源:成大鯨豚中心 從領航鯨胃裡取出的塑膠袋。圖片來源:成大鯨豚中心

陳德勤2003年曾救過一隻海豚,也發現牠的肚子佈滿垃圾,救活後便將牠野放回大海。但經過幾次經驗後發現,救一隻鯨豚需要花很多金錢與時間,但牠回到大海後會不會又吞下這些垃圾?其實沒有人知道。

一直都知道環境的保育對海中生物有多麼重要的陳德勤,看著海豚胃中筷子、鉤子、骰子、飲料罐,這些對人類來說只是不經意的動作,對動物卻影響重大,殊不知那正侵蝕牠們的健康。因此,他開始收集海洋漂流物,並研究其來源,可以說陳德勤醫師做的跟國際及台灣環保單位的方向不太一樣,略朝向人文方面的觀察與研究!「這一切看在別人眼裡,似乎是我們在照顧牠們,其實是牠們選擇用自己的生命,讓我學習。」他說。

擱淺現場先採血檢 正確判斷病因

海洋哺乳動物用肺呼吸而且是需要懷胎的動物。陳德勤表示,擱淺鯨豚會有很多海水進到呼吸孔,所以可以從呼吸孔檢查出寄生蟲,如果鯨豚無法正常浮到海面換氣呼吸,無法平衡就會在海面掙扎而嗆到海水造成擱淺。

動物的健康與否不可只看表象,一定要依據血檢報告來做判斷。因此,鯨豚擱淺現場需先採血檢,由背鰭或前鰭抽血,接著現場吊點滴給予醫療;而海豚可透過訓練,能更便捷順利研究和檢查,無論抽血或量心電圖,只要透過行為賞罰便能讓各種測試更加事半功倍,進而將園內的海豚醫療運用到野外擱淺鯨豚救援。

也從協助母海豚生產經驗中觀察並生動描述:「母海豚就像人類懷孕一樣,懷孕期需時一年,只不過母海豚是在水裡生產,小海豚的尾巴會比頭部先生出。小海豚順利出生後,母海豚會一鼓作氣地把牠頂到浮出水面上,讓牠的呼吸孔打開,做初次的呼吸。如果母海豚來不及把小海豚頂上水面,很有可能會因呼吸孔吸入水而溺斃。」

學習中醫療法  治海豚外傷

因緣拜師學中醫的陳醫師,希望透過中西合併療法照護鯨豚。認真投入學習製劑學,把曬乾後的中藥材打磨成粉、調製,最後製成一罐類似雲南白藥的藥膏。事實也證明,這中藥膏能有效治療海豚外傷,就算在水中也不會融化。

從照顧海豚,轉戰到學習中醫治療法,陳德勤一步步實踐照護海豚的承諾,現在他透過錄製海豚在空氣中及水下聲音,觀察牠的行為,以檢測牠的健康;進而從聲音分析,了解海豚與人類溝通方式。

他深信:「海豚聲就和嬰兒哭鬧聲一樣,當小孩的尿布濕了,他便會哭鬧;同理,當海豚的聲音消失時,就表示牠生病了。」

陳德勤醫師在野柳海洋公園負責疾病與照顧的海洋動物主要有鯨豚、海獅、海龜。受邀講習鯨豚海岸擱淺現場醫療照護與後送。荒野協會台南分會提供

陳德勤醫師在野柳海洋公園負責疾病與照顧的海洋動物主要有鯨豚、海獅、海龜。受邀講習鯨豚海岸擱淺現場醫療照護與後送。荒野協會台南分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