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1日
作者:陳文姿(本報記者)
自己的目標自己訂:「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
「你們國家的INDC如何?民眾怎麼看待這樣的INDC?」今年年底的巴黎的氣候大會上,INDC 勢必成為大家見面的熱門話題。但是,INDC究竟是什麼呢?
INDC是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的縮寫,翻成中文是「國家自定預期貢獻」(參考環保署於行政院報告所採名詞翻譯),也就是每個國家自己提出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以及計畫。
以我國為例,我國的INDC,預計將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現況發展趨勢(BAU)減量50%;也相當於2005年排放量再減20%。
自1990年代起,各國開始意識到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嚴重,聯合國也積極推動溫室氣體減量。1997年訂下京都議定書,並規定附件一的工業先進國家必須先行減量。
但簽訂協議非常不簡單,有些國家簽了又退出,有些國家認為國家正在經濟成長中,並不想簽。所以,當聯合國要繼續談下一個階段的協定時,便一再破局。最後,決定讓各國依本國的狀況與能力提出可行的減碳方案,這就是INDC。
每當一個國家提出INDC,大家就開始議論紛紛,究竟這個國家是敷衍了事,或是態度積極?雖然有人對INDC不滿,不過,也因全球185個國家提出INDC,今年底達成巴黎協議的機率大為提高。
【翻譯米糕進階版】來看看各國提出INDC的簡易版 ~